“修行啊,他不是文化,他也不是知识。修行成就啊,就两个条件。第一个,持戒,但是持的不是戒相。持戒,去的是你心底里面,对于你心灵念念不舍的,那个心灵企图动机的割舍。我不吃肉的,我不抽烟,我不喝酒,我不爱女人,我就爱这个杯子,我就爱这个茶杯,没有这茶杯的话,我宁可去死,这个就是执着。需要去掉的,是你心灵企图蕴含的,对这个杯子的记忆,而推动了你对这个杯子的热爱。需要去掉的,不是杯子的名相,而是你对这个杯子的记忆。

 

怎么去持戒呢?持戒的话,第一个就是对于神佛的热爱,要超过于对你自己的热爱。对于神佛的热爱,要超过于对你自己的热爱。这些话,如果不是今天我讲,其他任何人讲,你们可能都会觉得‘这个人是在散布封建迷信,就在那编童话故事,忽悠我们呢’。

 

但是我讲,人们会相信,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智慧,当今世界上无人可以企及。在这点上我太自信了。我是跟人一路PK过来的,我是跟人一路打架打过来的。在我这儿,是被吊打的——吊打,吊起来打。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学佛学的基础,是在心意人格的基础之上,借助意识思维,在理解人间的概念。而我呢,是解脱了心意人格,在觉醒的智慧当中,在看到生命的实相。这两者不在同一个维度上面。就好像是一个小老鼠,在跟一个人类,去探讨航天飞机的这个问题。它认为航天飞机,就是一个燃烧物,就跟那个炮仗没什么区别。它过年的时候,它看那个炮仗可以飞起来,它就认为航天飞机就应该是那个炮仗。就人类的这个认知,就决定了,你只可能……你的智慧是建立在逻辑思辨之上的推论,你不可能有直达的智慧。

 

直达的智慧是什么呢?解脱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下圆满、随缘不动、普照十方、究竟涅槃的清净,那个叫‘当下的智慧’。只有具有当下智慧的,才可以讲经说法——我可以。所以说呢,因为一个可以看到宇宙实相的人,我讲出来的这些智慧,人类是不可及的。

 

我只有小学文化啊,我上到初一我就退学了,因为我初二上半学期一开学,我就去当兵去了嘛,所以我只有初一的文化。但是我可以讲出来,那些最前沿的、最高端的,所谓的科技的那种实相,为什么呢?因为科技也是在时空当中完成的嘛。可是智慧是可以穿透时空的,穿越时空,穿透时空,看到时空当中一切事物名相的缘起和原理。因为能够讲经说法,因为能够具有这些超常的、奥妙的、深邃的、广袤的、无限的智慧,所以你们才会心服口服嘛,‘这个人,你看对于佛经的了解呀,对于每一个典故的掌握呀,这么地精深’。

 

我告诉你,那不是通过我学习得来的,只是我的内在的视神经被唤醒了。就是那个‘能见’的性质、那个觉性无生无灭的性质、那个灵性那个光明永恒的性质,这三种性质一下苏醒过来了,所以整个宇宙在我身心当中,我是一览无余的。所以我在给你们讲解这些佛经智慧的时候,你们不得不惊叹于这个人的辩才无碍啊,智慧犀利呀。所以说,我在跟你们讲另外空间的时候,你们就会相信我不是在编谎、在说想象,你知道吗?

 

这个宇宙啊,我跟你们说呀,这个宇宙啊,是活的。这个宇宙是活着的宇宙,不是你们看到的物质性的宇宙,这个宇宙是有生命的。现在我们人类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你们现在用你们的身体,触摸到的这个世界,用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你用耳朵听到的这个世界,用嘴巴尝到的这个世界呀,他实际上啊,根本上啊,他是一层影像。就像是你这个投影机,投射到那个墙壁上一个影像而已,这个影像下面是没有世界的。这个世界的现象下面,是没有世界的。这个现象的世界下面,有的是能量。

 

你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都是物质吧,对吧?物质现象嘛,现象下面只有能量,没有世界。而能量追查到一定的微观程度了之后,你会发现能量源自于你心灵的心识的记忆。就能量的相续呀,是你心识分别刹那相续,投射出来的业障的起伏。

 

如果你的心啊,如果你的心灵的认知背后,那个企图心熄灭了,你企图心熄灭那一瞬间,你的心灵认知啊,就会浮现出来认知深处的灵魂感知来。在灵魂感知当中,没有所谓的能量,有的是一种生和死叠加的状态。就说你这具身体,你现有的这具身体,在灵魂的你那个地方,既是活着的,也是死亡的。你是活着,但身体里面已经具有了死亡的因素。在灵魂感知当中,现在看活着的你,就是一种生和死叠加的状态。

 

人世间没有什么对与错,没有善与恶,人世间有的就是因和果。只有因果,知道吧?只有前因和后果。为什么有的人作恶,这世作了很多恶,但是人家依旧是这个豪车美女啊,那个别墅,而且还长寿,这咋说?这个叫异熟果,他过去做了大善事,在这一世得到的报应。他这一世作的恶果,折损了他的福报,他下一世或者下下世,他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变成一个穷鬼,甚至于早夭,甚至于说变成了畜生、动物,直接下地狱,明白吧?

 

所以人世间不要看现象,你看现象你永远不明白的。人世间有的只是因果而已,而因果是从何而来的?因果就是你的灵魂感知当中,蕴含的那些细念,对于习气记忆的牵引。灵魂感知当中的细念分别,牵引了习气的体验,形成了境界。而境界他一定有形成他的……就是一旦形成境界,境界就一定有他的相续,有境界的现在,有境界的过去,有境界的未来。现在、过去和未来就浮现出来了,三界六道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就是所谓的这个‘十方三世’嘛——过去、现在、未来。

 

持戒,持戒就是要让你的灵魂,在这具身体自我,在这个头脑意识的自我,在你心灵认知的自我,在你心灵企图的这个人格自我的背后,能够苏醒过来,这是持戒的目的。因为当这三者呀,都熄灭了,意识、记忆的思维,他停摆了。就像那个钟表啊,它不动了,但是它还在,意识还在,但是他不思维,没有记忆。你的这个自我认知,就是我是谁?我的认知、我的感受,这个自我是谁?这个自我,一定是你的心灵认知,对这具身体的认可。没有这具身体,你这个自我人格是形成不了的。

 

你们好好想一想,如果你从小生活在荒郊野外,是被狼带大的,是被熊带大的,地上有这样的人啊。你是熊孩,你是狼孩,你不认为这具身体……或者说你借助这具身体,没有接触到人类社会,接触的是熊的社会、狗的社会,你不会形成自我的认知的。你会有心灵对这具身体的认知,但是不会有自我认知。我是谁?你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什么身份?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个仅仅是心灵认知,对这具身体的认知和记忆而已,对不对?”——爱的温暖《使命(下)》2025-07-28

 

“一个人想从死亡当中解脱,想从你的思虑心当中,融化思虑心的习气记忆的经验,只有通过爱,只有通过宽恕,这是一条最快的道路。还有一条道路:持戒,清净持戒,什么都不沾染——这个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但是爱和宽恕,这个是基督耶稣的教法。

 

我跟你们讲啊,今天我这句话,说得是很绝对很绝对,因为说,我是走过来的人。今天在这个修行者的身心背后,已经不再是,不仅仅是有终极意识呈现出来灵性无限的光明天堂,我还有灵性倒映出来法界那尊佛的宇宙身体了,我有资格说‘法’了。我现在,2025年1月20号之后,我是真正有资格说法的人。什么叫‘法’?超度灵魂的道路,称为‘法’,而不是语言,不是文字。

 

今天我已经有了讲法的资格,真正讲法的资格。今天,从现在开始,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地上的真正的神灵。所以说,我说的话,就是很绝对的话。你的心灵,就是你的人格深处的,灵魂感受当中的那个思量心,如果不被融化、不被解脱,你的轮回必定会发生。不论你学什么,你是学基督呢,你是学佛教呢,你是打禅呢,念经呢,你是供养僧人呢,你是磕大头呢,没用,没有用。那个东西,他只针对你的意识和人格,而这两样必定会死。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我说这句话,可能会得罪很多人,但是,我还得说。你们在人世间拜的一些师父啊,他本身还是一个灵魂呢。只有见性的人,只有证入无生大智慧的,那种大解脱的普照光明,就是入了佛地的人,才能讲法的。不见性者,宣说三藏十二部,皆同魔说,这是达摩祖师说的。”——爱的温暖《神启》2025-01-28

 

“宽恕是最重要的一环。宽恕的代名词,就是出离心——我要出离人格自我,我要出离生死轮回。那么,怎么去出离他呢?原谅你眼前看到的这一切,原谅你看到眼前世界的这个自我。你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你的人格心意;你不是你的所见、所想、所闻、所尝、所触和你记忆感受当中的一切,也不是被你的所见、所想、所感触、所记忆的一切,牵动的心识的分别。你是不受‘眼耳鼻舌身意’,不受‘色声香味触法’,不受看到、听到、想到、触到、尝到、闻到,六根六识六入形成的心识执着的局限、束缚、凝固的,那个不入生死,却在生死当中,无来无去的清净的接纳。

 

宽恕的代名词,就是出离心;或者出离心,以宽恕来呈现。出离心并不一定非要持戒,持戒是宽恕的一个根本的条件。我很爱喝茶,比如说,我很爱喝茶,离开茶我就会死,这就是执着心。那么,修行者的话,就要从这个执着心当中解脱,解脱了这个执着心之后,就没有一个执着于茶的你了。那个心识自我的执着一熄灭,就消融了构成自我人格心愿体验的一层业障。随着那层业障的消灭,就消灭了,形成这层业障的,你灵魂过去世的记忆,就同时熄灭了,由这个记忆牵动现在的你,形成的未来的必定轮回的你。

 

所以说,持戒,是修行者根本根本的根本。这是释迦牟尼佛讲过的嘛:我死之后,以戒为师。我今天给你们讲的也是,修行的基础是以戒为师。戒律就是要放掉,放舍掉,舍弃掉,对于你的人生自我的任何一丝一念的执着与眷恋,只爱真理,不爱你自己。”——爱的温暖《终极意识》2024-08-20

 

“什么是修行者?修行者,就是依据佛知见,去纠正自己身心的人。但是核心是,你要对佛知见,绝对地虔诚。就是有对真理虔诚的心,并且以一生的身家性命,去信仰真理的人,称为‘修行者’。

 

修行者在修行过程当中,依据信仰的纯洁,净化了心识内在对自我维护的恐惧;当你的心扉敞开了,忏悔自己累生累世造的这些罪业,并且忏悔完了之后,以一颗忏悔的真心,去恪守信仰的纯洁,这就称为‘持戒’了。

 

持戒,持的并不是,我不干这个,不干那个啊——‘杀盗淫妄酒’不干,然后也不穿绫罗绸缎,也不住高床广榻,出门也不坐车,不是这东西。修行者的戒律,只有一个:只爱神佛,不爱自己。就是‘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这个就是修行者的戒律,唯一的戒律,终身的戒律,最根本的戒律,也是最高的戒律。只爱神佛,爱到你没有自己,只有神佛的生命的慈悲与智慧存在,这个叫‘修行者’。

 

那么,当对于神佛无限的虔诚跟热爱,大过了对自我维护的热爱,自我维护的恐惧,在信仰的安宁与纯净当中,被熄灭了,被分解了,被透明了,最终自我消失了;那么敞开的心扉当中、之内,就不再会有自我人格对于见精的遮蔽了,见精就会自内而外,透过人的认知,折射出来心光,这个就叫‘奢摩他’。这个就变成了,境界与你的人格自我的这种表层的意识啊,同步同时存在的,这个就是修行者已经变成了,开始有境界的一个行者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你的内在对于你的先天的、原始的这种见精,呈现出来的心光的熟悉,慢慢地,心光当中的纯净、无念,内心的无私和纯澈的这种体验,成为你自己,也就说境界成为了你生命的主体。

 

成为你生命的主体的这种状态,标准是什么呢?就说是你可以不动念而存活。也就是说你有思维,有意识,但是你却没有办法动用你的思维和意识;你有体验与感知,但是你却没有办法,被你的感知和体验带动着去做任何行为。你是在感知与体验之中的清澈无限,你是意识与思维当中的清净观察者,这个叫‘成就者’,就是你已经成就了。为什么成就了?因为你的本体已经是,那种空性的、觉照的、安宁的、纯净的境界了,这个叫‘成就者’。”——爱的温暖《大菩萨》2024-03-01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叩拜至高无上圣光如来慈悲救赎。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