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就这两部分:一个就是般若智慧——阐述‘人无我,法无我’的般若智慧,一个就是四念住。四念住就说是,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还有一个观什么来着,忘了。就说如果你自己的心底里面啊,失去了对外界的……就说你自己的内心清净,失去了对外界一切境界、环境的念想、执着、回忆与渴望了之后,你会发现啊,你的心啊,他就会变得很柔软,变得很平静,变得很安宁,同时他会变得很朴素。
当一个人持戒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啊,你会发现啊,这具身体呀,他和你的心没什么关系的。因为你什么都不执着的时候,包括你的吃,包括你的穿,包括你的听,包括你的见,‘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识,都清淡了,平等了,清净了,那么‘看到、听到、尝到、触到、嗅到、意识到’这个六识,六根六尘六识,这六识分别呀,心识分别呀,他也会随之淡化。
因为他没有工作干了嘛。他没有工作干了,就是外界没有一个能让你的心识去分别的对境的时候,你的内在没有一个对于对境储存的记忆的时候,你的内心的六识啊,他就失业了,他处在一种下岗状态。他是属于待岗的,现在没有工作让他干。你会发现你的心灵啊,就是你心灵的这个认知啊,六识啊,就是对于六根六尘的这种分别的记忆呀,他也就会慢慢变得舒缓、透明,最终遗忘了。
这个时候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你。你肯定不是这具身体,因为没有一个对这具身体外的世界的执着,就没有一个需要使用这具身体,对外面形成关系的一种企图。当你内心对于外界没有企图的时候,用来完成你企图的这具身体,他就失去了作用。
我吃饭是需要筷子的,这具身体就是那个筷子,你知道吧?现在我对外面的饭不感兴趣的时候,这个筷子,本身我就放在桌子上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他仅仅是现象而已,现象都是平等的,他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善恶的区别。
这个筷子本身是个工具,就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啊,他只是个工具。他是我内心的企图,要完成我‘色声香味触法’相续的这个企图,而动用我的肉体的六根,去想、去看、去听、去触摸,进而反过来摄取信息,加固我内心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现在我对外界没有任何的兴趣,一丁点的兴趣都没有。我不想吃,不想喝,不想玩,不想看,甚至于不想去想他。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身体啊,他也就失去了价值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只是我用来夹菜的一双筷子而已。我是谁?我是心底里面,对于外界有渴望的那个企图心。
企图心是你们每一个人人格的基点。企图,什么叫‘企图’?我想喝水,‘想’就是企图;我想吃饭,‘想’就是企图;我要起身去上厕所,‘想上厕所’的这个念头,就是企图。有这个企图,我才会动用我的身体跟外界发生相续,才会有了一个我的身体牵动我的企图,通过我的意识,完成我企图的这一系列的行为。这个就变成了我的人生。在人生当中,就有一个完成我人生的人格,这个人格就成为了我执识。
就是心灵认知变成了心灵企图,心灵企图结合我这个肉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变成了‘色声香味触法’,调动我的意识,将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变成了一个凝固的境界。有境界,有自我,我的肉体才可以在自我和境界之间,相续轮回过程当中,扮演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的身体是我自我的工具,是我的人格自我完成我心灵企图的一个工具而已。这个就叫‘十二缘起法’,这个就叫‘轮回法’,这个就叫‘生灭法’。
我刚才给你们讲的啊,就说是简简单单地给你们讲,就是从最表面上讲,因为这个铺下去了之后,这个范围非常广。我今天没那个时间,你知道吗?没那个精力。反正你们就记住了,你的身体不是你,你的身体不是你。
如果你的心灵认知当中没有企图心,对外界没有企图心,这具身体对于你的心灵的认知而言,他就是一双筷子、一个工具而已。而心灵认知的背后,那个地方才是你真正的自己,而那个自己,却没有‘你’的概念。他没有‘你’,也没有‘我’的概念,他是一种寂静的感知力。
那种寂静、清澈、自由而凝定的感知力,他蕴含着见精‘能见’的性质。见精‘能见’的性质,透过清澈的感知力,于这具身体的心灵认知当中浮现,取代了你意识的分别,取代了你认知的企图,而在认知的企图和意识分别之间的相续,形成的自我感受、自我意识、自我认知之间,浮现出来了清澈、完整、寂静、解脱的那种自由的状态,自由、凝定的状态。
并且这个自由凝定的状态,他是一种光的状态,他是一种‘能见’的性质,透过所见境界,而形成的境界当中的光。这个光,称为‘心光发动,照十方刹’——奢摩他,这个是罗汉果。到了这一步,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了然不生,你就开始入道了,这一步是解脱生死的第一步。”——爱的温暖《使命(下)》2025-07-28
“修行者,开启了圣主天国的天门。
经由宽恕与爱的道路,交付灵魂于圣灵的人,最终会回归圣主天国,圣主是众生灵魂的天父,每个灵魂都将认出祂的神圣伟大,从而回归圣主天心之中。
圣主天国,就是修行者已成就的觉性,所呈现的,普照十方光明世界,圆满三世无限宇宙,无生庄严慈悲智慧。
这是人类历史中,未曾记载的秘密。
法界没有灵性,因智慧性中没有分别,有的只是智慧生命之间,圆满觉性的无相光相互辉映。
觉性光明,渗透在三界灵性世界中,在‘灵性’的生命境界内,拓展出‘神圣世界’,就是传说中的‘天国世界’。
三界内一切灵魂,最终的归宿,就是法界智慧投射在灵性宇宙中,开拓出来的‘神圣天国’。
因为‘圣国’的境界,虽然在灵性宇宙范围内,可是‘圣国’的性质,却不会被‘灵性’所掩盖,因此,进入‘圣国’的灵魂,可以在神圣光辉世界中,继续熏习圣性,直至解脱无明,证入无生觉性,永断无明。
——————————————————————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心的自己。
这是事实,人类的身心之中,已经没有了‘我’自己。
这具身体,已经开始于内在,呈现出完整的法界神圣世界,以及灵性三界宇宙,乃至于人间物质世界。
修行者,平时就在法界智慧性,与灵性光明生命,之间切换。
我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最终的‘祂’。
当未来的岁月中,‘圣灵’纯爱融化了无明心意。
一切妄念习气归入光明宽恕中,与纯爱温暖一体。
圣灵彻底取代了身心意识。
无杂的灵性生命中,熄灭了最后一丝分别疑虑。
就意味着,存在的觉知,失去了觉知的对境。
觉知所呈现的生命,就从生命的‘存在’错觉中苏醒。
也就是法界智慧中,熄灭了最后一丝,觉性细腻的细惑。
‘圣灵’错觉归入觉性,觉性熄灭‘存在’错觉。
‘忽然超越,世出(法界)世间(三界),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究竟圆满,寂静涅槃。
圣主究竟觉醒,天堂大放光明。”——《增进》2022-04-24
“修行者一生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没有色情绯闻,没有经济贪污,没有自立宗教的企图,只是用生命仰望真理的修行者,我不是这具身体,而是灵魂通往天堂的桥梁。
珍惜这里,将这里当作灵魂的家园,安心地活在温暖之中,这里是滋养生命的爱之源泉,这里是唤醒灵魂的智慧海洋,这里有灵魂觉醒的一切条件,这里是你死亡时,唯一可以依靠的希望与光明。
这里是真神的殿堂,不是你们的娱乐场所,记得,神人有别,最基础的恭敬心、虔诚心、敬畏心,都要保持,我不是你们的朋友,我是修行者。”——《正信》2023-02-14
“你对于我的信任,要超出于人格对我的信任。知道吗?你现在听就行了,你现在理解不了的。你认为的信任,一定是心的信任;可是我要求你的信任,是超越了心的信任的,一种灵魂的直觉的供奉。
因为我确实不是这具身体。你现在虽然是这具身体,被这具身体所禁锢着、所障碍了,你见不到我真实的面目,但是我告诉你:我不是这具身体。你对于我的信任,要超越于你的人格对于我的信任,超越于你的情感和体验对于我的信任,而是要不加思索地,用你灵魂的感知力,用你灵魂深处的感知力去相信我。
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获得我这具身体蕴含的,又超越了我这具身体,不被我这具身体的身语意的人格所阻碍的,那无限的悲能与祥和的智慧,那就可以直接超度、净化、托举你的灵魂,直接从死亡当中解脱了,好吧?
你的修行就两个字——‘信任’。什么时候,你对于我的信任不再是人格的信任的时候,是你灵魂感知力信任的时候,我保证你,能够体验到神迹,好吧?那就是神佛对于你灵魂的直接超度了。”——爱的温暖《灵魂》2024-06-04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你的生命,绑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南无圣光如来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