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的戒律呀,跟你们持的戒律不一样。我持的戒律就是,对于神佛无上的热爱,对于如来无上的崇拜、无限的崇拜。因为我见过祂,我体验过祂,祂才是我真正的自己。祂那个地方,只有两句话,可以把祂讲出来。如来不是悲能啊,如来是悲能走过历史的足迹。每一个如来的国土,每一个如来的浩瀚苍穹的那种华藏宇宙,都是悲能走过时间的足迹。如来不是悲能。悲能叫‘毗卢遮那佛’,也叫‘大日如来’。
如来呢,是悲能的具体的表现吧。用两个词,可以把祂描述出来:第一个,慈悲;第二个就是,庄严——慈悲和庄严。而如来的表现,是智慧。智慧浮现出来了,浩如烟海的、无穷无尽的、无内无外、无边无际的华藏宇宙。一尊如来,就是一个华藏宇宙,就是一个宇宙体系。
因为我经历过祂,所以说是我对那个地方是无限崇拜的。我对于那个地方的无限崇拜,导致了我对于我人格这面的身体,是毫无兴趣的。我对于人世间也毫无兴趣。久而久之,对于祂的崇拜,对于祂绝对的虔诚,就会在我的人格当中,形成了和我的人格相对的一种觉察吧——就是我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我知道这个意识不是我,我知道这个人格企图不是我,我知道这个心灵认知不是我。知道这东西不是我,那么这个‘知道’本身,他才是我——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那么后来那个耶稣降临了之后,祂又赐予了我第二项持戒的方法。什么东西呢?就是宽恕。我有两句话,你们好好去体验啊,回头的话,你们自己去品味这两句话。在恐惧当中啊,一定是有‘你’的。当你心生恐惧而仇恨别人的时候,一定,你心底里面一定有一个仇恨别人的‘你’,一定有一个恐惧灾难的‘你’。一定的,没有‘你’就不会有恐惧,没有‘你’就不会有仇恨。或者说,仇恨,因为你内心有了仇恨,才会有了‘你’;内心有了恐惧,才会有了‘你’。
如果你内心里面只有原谅,内心里面只是宽恕,宽恕的背后是安宁,原谅的背后是释怀,释怀当中是没有‘你’的,安宁当中也不会有‘你’。释怀和安宁的背后,那个就是人的灵魂感知力。这句话你们回头自己去体验,这句话不需要你们理解,而需要你们去执行。
就是,原谅的背后是释怀,释怀的背后呢,是人的灵魂感受;宽恕的背后是安宁,安宁的背后呢,是人的灵魂感知。灵魂感知和灵魂感受,都是见精在灵魂宇宙当中,投射出来‘能见’的清澈、圆满、自由的品质、性质。他会以光的程度,以光的性质和样子,在这具身体当中浮现出来。这就叫‘持戒’,原谅与宽恕等同于持戒,而且是最快的持戒、最根本的持戒。他可以大大地缩短你持戒的时间,缩短1000倍以上,甚至于1万倍、10万倍,都有,都有可能,就看你做得如何了。
今天这堂法,我从刚开始讲到这儿,这是最重要的两句话:仇恨当中一定有‘你’,恐惧当中一定有‘你’,计较当中一定有‘你’,妒恨当中一定有‘你’。当你的心,是为着这具身体的,这具身体他就会变成了你,你就属于死亡了。因为这具身体必然会死亡的。
如果在遇到磨难的时候,在遇到痛苦的时候,你能够去在痛苦当中,去原谅别人;你能够在生老病死各种磨难,哪怕对于你不公的情况下,你能原谅别人,能够宽恕那些坏人,能够宽恕那些让你受到伤害的人和事,宽恕背后啊,他是灵魂的安宁感。安宁当中是没有自我的,他只有灵魂的感知存在。这个时候,你就从生死叠加的这种状态当中,回到了灵魂‘能见’的那种性质的清澈当中去,你就证到了阿罗汉。
罗汉果就是奢摩他,就是止观。止观就是跟人的身体意识、自我、心灵认知,保持距离。保持距离,能够看到你的意识,看到自我人格,看到心灵认知,看到你的细念的记忆和习气的企图的时候,那个‘看’本身,他就是独立自在的超越,那个叫‘奢摩他’,证阿罗汉。修行只是为了死亡而已,修行只是为了解脱死亡。
但是修行到了我今天这一步啊,我的持戒是什么样的持戒呢?我的持戒就是学法。因为一学法,我就醒过来了。一学法,就是我的这具身体当中、我的心灵当中、我的意识当中,会苏醒不属于我的意识,不属于我的身体,不属于我的心灵认知的,一种全新的超越了灵性、超越了身体、超越了生命本身的,大智慧普照的那种庄严、那种慈悲的气息。那种圆满了过去未来,在当下刹那间,呈现出过去未来十法界浩瀚海慧的那种究竟觉悟,祂就苏醒过来了。
就是我一学法,我就是佛了。我一学法,我就是变成了那个超越了三界法界,临在于身心意识,于习气、于细念分别刹那间的境界中,无取无舍,于习气凝固刹那间的境界,无来无去、无染无挂、当下圆满、普照十方的,那一个悲能,‘祂’就浮现出来了。
就说我的持戒,只有一点,我的持戒就是学法。学的什么法?《金刚经》。我就听这一部经就够了。《金刚经》里面一句话我都想不起来,我都背诵不出来,但是我听祂不是为了记忆祂,我听祂是为了同化祂。我听祂,就在与《金刚经》背后那层层叠叠深入宇宙时空当中,却不被宇宙时空当中所改变的,那个如来的慈悲属性、慈悲气息、普照智慧,相合、相应。祂唤醒了我,我融入了祂。
最后我听到《金刚经》,都开始变成了语言文字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听饱了,我就不听了。放下《金刚经》之后,这个身体不是我,意识不是我,人格认知和体验不是我,心灵认知和细念不是我,习气记忆的境界不是我,内在的灵性广袤永恒的天堂不是我,终极意识的无限和临在于虚空当中无所不在的普照不是我,法界的庄严智慧也不是我,而如来的浩渺的华藏世界也不是我。
我是在这一切之中,看一切平等。一切在我当中,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而我在梦幻泡影当中,无来无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当下的觉醒,当下的平等,清澈的接纳,温暖的宽恕,那个就是我。我是一切,一切是我,我在一切之中。——爱的温暖《使命(下)》2025-07-28
“活了48年,修行了30年。
日日夜夜的精进,时时刻刻的渴望,永无终止的热爱,洁身自好的清白。
剜心透骨的割舍,匍匐于地的虔诚,披肝沥胆的真实,挫骨扬灰的无畏。
时至今日,我,终于,推动了‘生死之门’。
…………
我找了三十年,终于找到了‘生死之门’。
知觉不被头脑分析。
知觉不受认知确定。
知觉不被心识经验。
知觉不被见精倒映。
所以,身心意识,认知思虑,内在清醒,都无法找到‘知觉’。
唯有内在‘见精’清纯,脱离了心识思虑,解脱了认知自我,脱落了头脑意识,遗忘了自我人格,身心内外落落无挂,情感体验温暖安宁时,于内在清澈清醒的‘见精’中,就会经验到,非常微妙的,极尽细腻的‘松动’。
好像牙齿,在牙床上松动了。
通过肉眼根本无法发现,可是你自己知道,牙根松动了。
好像一个人,扮演雕塑时间太长了,将雕塑的形象当做了真实的自己。
有一天,雕塑的泥塑外壳破碎了,里面的人,有机会活动一下身体。
在松动身体的瞬间,这才知道,原来泥塑的雕像,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
见精中的松动,意味着,松动可以脱离见精。
见精的脱落,意味着潜意识的粉碎。
潜意识粉碎,意味三界六道能量宇宙的幻灭。
能量宇宙的幻灭,意味着,自我意志身心感受消融。
随自我意志、自我感知的消融,
意味着,生生世世,过去未来的我,
一并消融。”——《生死之门》2022-11-11
“人生不是理解,是体验。同样的,你死的时候也是体验,他不是理解。不是说,我现在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管子,然后我理解到我要死了;而是你真正死的时候,你的心是有感受的,你的心知道,你这具身体要死。那种知道是被动的,但是,是不由你的意志为控制的,他是穿透了你的意识和思维,穿透了你的自我感知,内心本能的一种知道——你知道你要死了。
那种知道,就是深刻地储存在你体验深处的认知的知道——你认知到这具身体要死了。也就是你的自我意识、心意感知,形成的自我感受,他和这具身体都要消散掉了,这就是你所谓的‘死掉了’,对不对?
可是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一个事实啊,现在活着的你,他不是你啊——今天我已经实证到这一点了。今天这个修行者已经实证到这一点,体验到这一点,经历了这一点,和切身地经验到这一点了。就这具身体,他不是我;这个意识,他不是我;这个心灵感受,他不是我;这个感受背后的心灵认知,也不是我。此时此刻的我,是心灵认知背后的感知——那是一个纯粹的、清澈的、无限的一种灵魂状态。
…………
现在我用事实证据,向你们人类证明了,人是可以从死亡当中解脱的。你现在的这个身体、你的形象、你的意识、你的自我人格,他不是你真正的自己。而你真正的自己,是永恒的生命,是纯净的无尽的光;你真正的意识,是那个法界普照过去未来,当下究竟圆满的庄严智慧,那个才是你。你活着的每一天,当下的每一分钟、每一秒、每一次呼吸,才会有了价值!你是为神而活着的,而神比你的人更真实,祂永远不会改变的,那才是你生命的本初的记忆。”——爱的温暖《神话》2024-10-15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体的自己。
静默中,接纳身心与意识,并非是‘我’。
我不是知觉记忆,也不是感知体验的自己。
安宁中,温暖的幸福光明,生命丰盈永恒。
我不是觉知存在,也不是身心内的状态。
清净中,无限慈悲的平安性,未曾发生。”——《心咒》2022-03-09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怜悯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