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只是神和佛之间的事。就说是,你只有穿越死亡的生命,证到了你身心内在,你的人格自我、心愿企图和意识自我,不可能被触及,你的自我无法触及的,那个心灵的认知背后的见精。那个见精的苏醒,那个见精成为了你,那个见精携带着的灵性天堂的光,成为了你,从这一步开始,才称为‘修行’。修行是神到如来之间的过程。
修行是神到如来之间的过程,祂的起步点,就是你要成为‘神灵’。这个神灵,就是我们在佛教里面讲的‘阿罗汉’,就是证到奢摩他。不是你人格的这面证到止观,而是你是止观,你脱落了心意人格的整个体系。你是不被心意人格所牵动、所蒙蔽的清澈、自由、圆满而宁静的当下——那个叫‘奢摩他’。
证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成为你,修行这才开始。这个地方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的基础。‘初于闻中’,这个地方就是‘闻中’,就是人的见精。
就说是,我现在看到你们了,我内心里面知道我的眼睛看到你们了;现在突然停电了,什么都看不到了,我内心依旧知道停电了,我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个内心知道‘我看到’和内心知道‘我看不到’的这个‘知道’,就是人的见精,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的那个‘闻’。进到这个地方,修行这才起步,这就是你已经成为神了。神有个特点:第一个,不改变,不变易;第二个,不会死亡。
进入到神的领域,然后再往见精的更高处、更微观,在见精的深处,在见精背后,开始触及到了那个知觉。由知觉的苏醒,熄灭了见精的闻性,而呈现出来了,从来没有产生过见精的,从来没有产生过知觉的纯生命的光明,那个叫‘灵性天堂’。祂是宇宙终极意识浮现出来的生命形态,那个地方是真正真正的‘神’。祂是永永远远不会死亡,因为祂永永远远,从来没有被诞生过。祂从来没有被生触及过,也永远不会被死亡所触及过。
修行,从始至终,就是为了面对死亡。就是要在你活着的时候,穿越你活着的身心灵、身语意的记忆,看到这具身体死亡之后,不被你的心灵意识的昏沉所阻隔、所埋葬的那个生命之光。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很奥妙。这个东西,千古以来呀,人们都说得很模糊,你知道吗?很模糊,没有几个人把他说清楚的。为什么要穿越死亡?怎么样才叫穿越了死亡呢?
我每次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都特别感慨,不是激动,而是很感慨。不是历史上的东西就是对的!历史上世世代代流传的那些佛教里面的典故啊,那些所谓高人、隐士的这些语录啊,那些所谓大德祖师的这些证量啊,过去我也是奉若圭臬的,我也是把他奉若天书的,那都是匍匐于地的。
等到你自己真正地觉醒了、证悟了之后,能够有了穿越死亡的力量和实际穿越死亡的证量的时候,你回头看看他们的那些文章。最起码有一半啊,咱们不多说,50%都是望文生义。望文生义,你知道,就想象出来的。他自己并没有到,他只是想象出来。但当时我不知道的,因为我也没有。我也没有的话,你看那些望文生义的那些所谓的‘大德’们写的东西的话,你会惊叹于他们的智慧。
但是当你真正地达到了穿越死亡的证量的时候,此时此刻,你就可以穿越你这具身体的局限,穿越你意识的局限,穿越你心灵感知和认知企图的局限,穿越你的灵魂的感受的习气和细念的局限,看到灵性天堂,就实证到法界觉照的时候,你再回头看看他们那些看似奥妙、精妙的智慧文字背后的东西——望文生义,你知道吗?
他们可能是清朝的人,可能是明朝的人,可能是元朝的人,甚至于可能是汉朝初期,到了汉朝那时候,佛法第一次传入中原的时候的那些所谓的‘大德’。你不要因为历史时间,就认为他们是佛。佛讲的只是证量而已,佛讲的可不是历史当中……不是说是你的时间越长你越牛,你知道,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我看一看那些历史当中的,所谓的这些宗教里面,把他们封为的那种‘圣人’,有一大半,50%以上,凡夫俗子,就跟你们一样,彻头彻尾的凡夫俗子。
我今天为我说的这句话负责任,你知道吗?不要因为他们是历史上的所谓的名人,他们就是觉者。觉者,无论在任何一个历史时间点上,无论在任何一个时空世界当中,祂所证到的这个光明,是不变易的。祂所讲的第一义谛的究竟,是不改变的。
佛只是实相而已,实相称之为‘觉者’。不是有一个证到实相的觉者,而是实相本身称为‘觉悟者’。就像是我通过电脑在跟你谈话,你们不能把这电脑认为是我,你知道吗?但是透过这个电脑,传递出来我的声音,跟你们说话的这个才是我,这个叫‘实相’。而电脑仅仅是我的身体、我的意识和我的心灵而已。但是透过我的心灵、我的意识、我的身体的这个电脑,传递文字语言和信息的这个我,却跟这个电脑没有任何关系的。
就是实相非相,亦非非相;实相无相,亦非无相。祂在一切相当中,却不被一切相所阻碍、牵动、改变和蒙蔽,当下就是祂的圆满,这个叫‘实相’。而那些人,他们对于实相的理解呀,他们对于实相的这种阐述啊,都是他们的理解和体悟,并不是实证。
现在我终于终于知道,一尊佛、一个觉者是多么多么地珍贵了。觉者是不分时期的。过去几千年前的那一尊佛,和今天的这个大菩萨,是同一个性质、同一个智慧,只是我没有祂那么圆满而已。在这之间的话,莲花生大士、龙树——龙树菩萨,还有一些大德,祂们证到。但是祂们都不是悲能啊,祂们跟悲能差很……那是性质的差异,那个不是说是距离的差异,那是性质的差异。
莲花生大士跟观世音,跟观自在菩萨的话,都尚且在智慧层面上面,还差着一丝。如果说圆满的程度的话,观世音菩萨,那是十地菩萨的第十层,那是一尊圆满究竟的佛,但是祂不是如来啊。莲花生大士是在十地菩萨第……哎呀,怎么说呢?祂是进到第十层里面了,而观世音菩萨是在第十层的第十层。祂中间的差异很大的,那个你们看不出来的。但是已经觉醒了的,我可以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我可以看到文字背后那个境界当中,极其细腻、极其细腻的那种差异性。
观自在菩萨的《心经》背后啊,是无限的光明,无限的光明。莲花生大士的文字背后啊,光明当中还存留着一丝智慧的气息。这层智慧就是障碍。这个是你们不知道的事情,你们看不出来,但是我能看出来。”——爱的温暖《使命(上)》2025-07-25
“因为听到了这种神灵的语言,你灵魂的认知,就可以苏醒,他认知蕴含的灵性天堂的这种光。这种光透过你的认知,折射到灵魂境界,那就是福报,他会呈现出来你未来灵魂要去的地方,那个就是天道。天道是种境界,他是见精所派生出来的,这个‘所见’的内涵,对‘能见’性质制约的境界。这种境界因为他折射了灵性的光,形成了光明的境界。那个境界对于灵魂的感知众生来说,他就是天道。我先把这个境界、世界告诉你,原理告诉你们。
就没有一个脱离心而独立存在的世界。一切世界都是境界,一切境界都是人见精的性质,被‘所见’内涵制约,呈现出来的生命的杂质。只有有杂质,才会有世界;只有有杂质,才会有境界;只有有杂质,才会有境界当中,被境界牵动的你。所以说,为什么过去古代圣贤讲,‘无明为父,贪爱为母’。
这个是地藏王菩萨讲的:阎浮提众生啊,起心动念,举手投足,莫不是业,莫不是罪。就是讲的这个意思。有杂质才会有境界,有境界才会有被境界牵动的杂质的你。就是‘能见’的性质已经是错觉了,被‘所见’的内涵制约,‘所见’的内涵,就是属于杂质。被杂质所折射的‘能见’的性质,投射出来境界。所以说一切境界,都是因为错觉引起的,色尘的尘垢的反射。这就是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举手投足,莫不是业,莫不是罪。
众生只有听到究竟法义之后,能够去以神的心,以神的爱,去践行神的道路,才能从灵魂的境界当中,回到神的世界。
三法印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人无我,法无我’,这个是佛教最根本最根本的核心。佛教就是四个字——心外无物。
只有从灵魂感知,聚合了肉体胚胎,形成的认知意识的,这个人格自我当中解脱,你才能够觉醒感知内在的见精。见精的觉醒,就苏醒了‘能见’的性质,就从所见的三界六道内涵当中,开始抽离,这个过程叫‘明心’。明白了你的灵魂感知的这个基础之上,派生出来了人格的认知自我和意识的这种自我体验,投射出来的欲界、色界各种身体形象和灵魂内涵,都不是你,这个叫‘明心’。
见性指的是,你感知内在的见精,从所见内涵当中抽离、解脱了之后,就会苏醒见精背后的知觉;知觉内在蕴含的灵性苏醒了之后,你就会苏醒那无尽的光、无尽的生命和无尽的爱;这个无尽的生命、无尽的爱,浮现出来生命与爱尽头那个终极意识;那个终极意识不再被生命与爱局限了之后,那终极意识的刹那间的熄灭、落空,就好像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一脚踏空的感觉。就说是觉知失去了对觉受的分析,觉受的熄灭就没有了维持觉知分别的力量,觉知就会一脚踏空的。那个就是按照佛教里面讲的话,就叫‘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爱的温暖《神话》2024-10-15
“学法就是与神对话呀!你跟人对话,只能把你的灵魂往三界六道的生死里面带;跟神对话,神的智慧身光和慈悲的生命气息,就可以净化你灵魂,超度你的灵魂,唤醒你灵魂当中蕴含的生命灵性,将生命灵性,在天堂的无限的爱与纯光的极乐世界当中,苏醒过来。所谓的‘救赎’,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
在一个人临死的时候啊,就这两种状态,是属于修行者。你心里面有信仰,跟着你……就说是你在死的时候,你这一生不是在你的灵魂感知当中,看得很清楚吗?在那个零点几秒当中,你的一生完成了之后,如果你知道,你看到的你的这一生,看到的你自己的这一生,看到你自己这一生的每一天的,这个你自己的心意相续和自我体验,他都不是你。你是这个‘看到’,而非你看到的自己。
记住我这句话啊:在你临死的时候,你是看到自己这一生的,那个感知当中的清澈,而不是那个清澈看到的你的这一生。你的这一生仅仅是一个定好的剧本。剧本上演的定好的角色,那个角色不是你,你是看到这个角色的那个清澈。那个就是你感知当中的见精,浮现在你的认知内在,在感知的境界当中,看到你整个人生,从生到死的完整过程,你是那个‘看到’。这个就是雪山教派里面讲的‘见,即是修’。
然后,随着你这一生播放完毕了之后,见精——就说你感知内在的见精,如果足够地清澈,见精解脱了感知和被认知所凝固的感知的境界,感知的境界和认知,随着身体的死亡,而同时脱落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了三界内高层的神灵,你是具有光明身的神灵,光明的形态。
我为什么要让你们去弘法呢?你光有认知,不行的;你光有这个智慧的等级,不行。在三界内一切生命,无论是神还是鬼,他都是因果缘起的,他都是境界众生。境界一定是因果缘起的。维护自我越多的人,他承载的恐惧越多;承载的恐惧越多,恐惧遮蔽他的见精,遮蔽他‘能见’的性质,变成了恐惧的……就是‘所见’的内涵,都是恐惧的时候,他牵动你‘能见’的性质,就变成了下三道的生命。变成了恐惧、仇恨、恶毒、贪婪、自私,而塑造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地狱、饿鬼、畜生。
如果你内在的这个感知领域里面啊,他是无私的,是纯洁的,这个就是你的主观的动机呀,自我修行的境界呀,是比较……相对于其他的境界,是纯洁的无私。那么在你死之后,这具身体死之后,你的内心不是不维护自己吗?你的内心不维护自己,你的内心是纯洁的,是坦然的,他一定是安全的,一定是温暖的,一定是纯净的。
在你这具身体死掉了之后,意识死掉了之后,你内心的感受,他不会死掉。你内心的这个感受,就是你的人格认知的基础、认知的体验。这个认知的体验,他不是没有自我了吗?他不是处在温暖和纯洁的境界吗?那么,纯洁境界背后的感知,就不会被这个纯洁的境界所牵动、所束缚,这个感知就会苏醒过来。”——爱的温暖《平行宇宙(上)》2024-11-12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你的生命,绑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怜悯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