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真正的觉者,祂是亿万劫,都是很罕见的。我必须将神佛的实相,借助我有生之年的这具身体,将祂留下来。这具身体消失掉了,人类这个境界当中的生命啊,包括三界六道,就是你们所认为的天道、天上的众生,都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佛。境界众生是不可能知道实相的。所以我现在就是抓住最重点的,最经典、最核心的东西,我把祂说出来。

 

佛呀,祂不是一种现象,祂不是一种状态,祂是超越了生命的,不被生命境界所束缚、所禁锢的大解脱。就像是,就是天上有一轮太阳,地上有一面湖,这个湖水很平静,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太阳。因为有湖面的倒映,才会有了太阳的形态。

 

我们所表达的一切、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在描述这个湖水里面的太阳的倒影,是太阳倒映在湖水里面的倒影,我们才可能去描述他。但是我如果说是,要是苏醒到了太阳本身,是没有法可讲的。但有言说,皆无实义。除寂灭实地外,一切法皆名为魔。第一个是禅宗里面讲的,第二句话是金刚手菩萨讲的,是这样子的。

 

但是我昨天苏醒的时候呢,我现在跟你们说的是感受啊,就是祂是一种梦醒的感觉。这个自我和世界,包括这个自我和世界的源头——那个阿赖耶识的空间凝固感,像梦境一样消散的时候,和梦境相对应的是什么呢?和梦境相对应的,就是未曾形成梦境的那个觉醒。真正的觉醒啊,祂不和梦境相对,知道吧?真正的觉醒,祂不和梦境相对。

 

就是与梦境相对的,不是有一个觉醒吗?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觉醒,祂不和梦境相对。在真正的觉醒当中,梦境只是在你眼前浮过的一片云彩而已。而你本身从来不是这片云彩。这片云彩只是暂时地遮蔽了你,但是你却从来没有被这片云彩触及过,改变过,你仅仅是被他蒙蔽了。这个在禅宗里面讲,就是一叶障目——一叶障目,不见大千。

 

我在苏醒的时候啊,在苏醒之前那一天,是我整个的生命状态最不好的时候,就是很烦躁,身体很沉重,这个世界变得非常地真实,非常地细腻。而这个自我呢,也会因为对这个真实世界的细分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而显得人格自我非常地真实,非常地饱满。自我的情绪呀,自我的体验呀,自我的意识啊,包括我的心灵的企图,和我的意识的记忆,开始相续了,变成了我的思想。

 

每当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可能第二天要苏醒过来。因为他已经到了我生命的最底点了。就他已经到了我生命状态最底点的,一个最底谷的状态了。这个状态当中,人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身体很沉重,内心很烦躁——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的。

 

然后到了晚上禅定的时候,临睡前禅定的时候呢,就是祂这个是完全不经过我同意,也不是因为我的修行而得来的。就是我在禅定的时候,突然间我的胸口啊,就是胸口这一块,突然间,胸口这一块位置的纵深的、极深极深的空间当中,突然间亮了一下。那种亮的感觉像是什么呢?

 

像是一种触觉。就好像是你在睡觉的时候,你马上要睡着了,马上要睡着,但是实际上还没有睡着,在那前5秒钟的时间。马上你要进入梦境了,身体已经完全地舒适放松,极度困倦了,你的意识马上要进入到,梦境的这个浮想联翩的场景当中去了,但是你还没有睡着。你的内心里面的这个认知啊,和你的意识,还保存着一丝对身体的体验。马上要睡着之前,突然间有人啊,在背后轻轻地摸了你一下,在你的后背上摸了一下。那个时候,你动用的一定不是意识;因为你没看到,你动用的不是眼根,因为你眼睛闭着;你动用的不是耳朵,因为人家摸你,他是没有声音的。你动用的一定是触觉,是吧?

 

人家在你马上要睡着之前,轻轻地把你的后背摸了一下。你的身体,他一定会有触觉,有触觉的那种悸动,你瞬间就会从马上要睡着的那种昏沉的沉钝之中,警醒过来——‘哟,有人摸我’,对吧?就是他摸你一下的那种触觉,就是我内在的那个佛,醒来的那一下子。

 

但是祂触摸的,不是我的身体。祂触摸的,是灵魂感知的尽头。就是祂触摸的,是我灵魂感知的尽头。祂触摸的是灵魂感知当中,那个见精‘能见’的性质。祂触摸了一下那个‘能见’的性质,然后‘能见’的性质就开始消散了。

 

整个灵魂宇宙的消散,直接导致我的身心内在的情绪、感知、体验和自我习气相聚而成的自我感知、感受力,瞬间就消散掉了。他在消散的那一瞬间,我看到的,就很有意思啊,我先把这两句话放到前面,一会儿我害怕我忘掉了。

 

当佛苏醒的时候啊,我不看祂的时候,祂就变成了我;而‘我’,就变成了在祂之中消散的雾气,就像是一场梦境一样。当我意识到,祂在我身心当中苏醒的时候,当我去看祂的时候,祂就被我的专注力和分别力,就摇曳了。

 

就好像那个湖水啊,倒映着太阳。如果我不看祂的时候,那个太阳就从湖水的倒映当中,就苏醒了太阳本身的光与热。当我要去分别祂的时候,就是这个湖水啊,上面投射了一枚石子,它形成了涟漪,就将原本倒映在湖面上的那一轮太阳的样子啊,就虚化了。就是我不看祂的时候,祂与我同在。而慢慢地,祂就成为了我。而现在的人世间的这个‘我’,和人世间这个‘我’存在的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一场正在离我而去的,逐渐消散的梦境。他不是虚影,是梦境。梦境是有感觉的,什么感觉呢?沉沦感。梦境是有沉沦感的,因为你昏沉嘛,昏沉而沦陷,称为‘沉沦感’。

 

当佛苏醒的时候,这个沉沦感,他就在消散。而不被沉沦感所淹没的、所制约的、所蒙蔽的、所沾染的,就是大自在、大解脱的大光明。就他们这两个不相对,你知道吗?他并不是相对的。物质与物质是相对的,但是业力与觉性不是相对的,但是业力可以掩盖觉性,但是他不可能改变觉性。

 

我不看祂的时候,祂就是我。当我一看祂的时候,这个人格的心意企图和意识一结合上,内在的这个佛,就被业力给蒙蔽了。祂就像是湖水被打起的波浪一样,那个倒映在湖水当中的太阳,就消散掉了。祂只剩下了这种斑驳陆离的光斑,祂不再形成一轮整个的太阳。”——爱的温暖《晋升(上)》2025-07-11

 

“所以我为什么说,是凡把佛法带到人世间来,要在人世间形成宗教的,最终的结果都是无间地狱呢。佛法只让你出离,佛法的核心是出离心,只有出离才能觉醒的。人生是一场梦境,没有任何一个神,没有任何一个正觉者,渴望在梦境当中,成立一个虚幻不实的世界的。离开梦境,离开梦境不再被因果相续的境界,所束缚了你的灵魂,在那一刻,你就是觉醒了过去未来,智慧普照十方的庄严的佛。佛是觉悟的意思。

 

所以说,我跟你们人类的这种关系呀,就是对于我是无偿的——我对你们是无偿的。但是,真正能让我看重的,就是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弟子,一句话——绝对虔诚,为了真理可以不惜生命的。这样的弟子值得我去养的,虽然我也很穷,但是我愿意,就是我有一口馒头的话,我会分一半给你的,我得保证你和我都不饿死,然后咱们两个可以共同地去证果。这样的生命很少见。

 

我为什么对我自己很相信呢?因为我就是这样的生命。我这一辈子活着,只为着两件事:一个是为了我的信仰而活着。我信仰的是什么呢?信仰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耶稣那平等究竟的爱。第二个,为着我的良心而活着。我的良心不能撒谎,我的良心不能为我自己,我的良心不能够见死不救,我的良心不能够见到那些弱小的孩子受到屠戮、受到欺凌威胁的时候,而视若罔闻,这是我的良心。就是我这一辈子,就在为着这两件事情而活:一个为真理,一个为良心。”——爱的温暖《细胞》2024-11-27

 

“宽恕的代名词,就是出离心——我要出离人格自我,我要出离生死轮回。那么,怎么去出离他呢?原谅你眼前看到的这一切,原谅你看到眼前世界的这个自我。你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你的人格心意;你不是你的所见、所想、所闻、所尝、所触和你记忆感受当中的一切,也不是被你的所见、所想、所感触、所记忆的一切,牵动的心识的分别。你是不受‘眼耳鼻舌身意’,不受‘色声香味触法’,不受看到、听到、想到、触到、尝到、闻到,六根六识六入形成的心识执着的局限、束缚、凝固的,那个不入生死,却在生死当中,无来无去的清净的接纳。

 

宽恕的代名词,就是出离心;或者出离心,以宽恕来呈现。出离心并不一定非要持戒,持戒是宽恕的一个根本的条件。我很爱喝茶,比如说,我很爱喝茶,离开茶我就会死,这就是执着心。那么,修行者的话,就要从这个执着心当中解脱,解脱了这个执着心之后,就没有一个执着于茶的你了。那个心识自我的执着一熄灭,就消融了构成自我人格心愿体验的一层业障。随着那层业障的消灭,就消灭了,形成这层业障的,你灵魂过去世的记忆,就同时熄灭了,由这个记忆牵动现在的你,形成的未来的必定轮回的你。

 

所以说,持戒,是修行者根本根本的根本。这是释迦牟尼佛讲过的嘛:我死之后,以戒为师。我今天给你们讲的也是,修行的基础是以戒为师。戒律就是要放掉,放舍掉,舍弃掉,对于你的人生自我的任何一丝一念的执着与眷恋,只爱真理,不爱你自己。”——爱的温暖《终极意识》2024-08-20

 

“宽恕就是你自己。

接纳就是你自己。

纯洁就是你自己。

温暖就是你自己。

安宁就是你自己。

 

你,就是爱本身。

你,已经被爱所宽恕。

 

你已融入了光明的生命中。

与如来的天堂融为了一体。

你内在的平安,就是天堂。

 

你不会孤单。

你与爱同在。

 

我们爱你,赞美你,拥抱你。

如来与我们同在。”(引导如来版2023-06-05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五体投地叩拜至高无上圣光如来。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