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潜心抄法、学法,今日再读老师的《短板》,心中受到很大触动。
老师在法文中一再强调修行的根本,不是追求人间利欲,而是用一颗清白的灵魂,穿越死神黑雾之手。
祂用木桶比喻:证量是最高木板,显示觉悟的高度;人格习气是最低木板,限制了整体容量。
祂时时坦诚揭示人性欲望的存在,借“老流氓”标签来时时警醒,以极端坦白来防范人格自欺。
告诫我们面对诱惑:无论财色名食,若出于自利,便是背叛信仰。持戒清白,才是修行者最严苛的功课。
指出死亡是最终的检验,洗净人格短板,显现本具的智慧慈悲光明。
老师以自身的实证经验,常常给予我们警醒,修行上最易出现的偏差。我们应时时自我对照,我有没有这样的短板?我是否真正在死死守住内心朝向信仰的坚贞:
或者觉得自己已有一定的证量,能见到光明境界,于是轻视小戒,便不再修习戒律和观照日常心念,认为“境界在心,不在行持”;
或者以为自己跟随大菩萨,得加持护佑,便忽视自身动机,觉得不需反省人格短板,最终把信仰当作资本,结果人格腐败,境界渐渐消失,落入魔境,最终被欲望拖入深渊。
或者觉得小贪无碍,在我们弘法过程中收取钱财,认为“这不是贪,是护持”,但久而久之,习气滋长,短板扩大,修行堕落。
或者在情感上纵容小暧昧,觉得只是人情,不算破戒,结果一念一行积累,终至酿成大错。
或者在生活中为了面子,偶尔撒点小谎,认为无关大局,但一次次重复,心灵清白被蚕食,信仰根基动摇。
或者表面严持戒律,暗地却放纵私欲,用“外在清净”掩盖“内在妥协”,最终成为假修行人。
老师指出真正的清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对死亡的尊重与对“祂”的敬畏——内在外在表里如一。
这些现象,其实都在提醒我自己。
“我是为死亡而活着的人,不可能,为活得更好,而心灵企图转向人间。”——《短板》2025-08-24
这句话让我自问:我的信仰,是为了面对死亡,守护灵魂的清白,还是为了彰显人格,证明自我价值,实现人间企图?
最近潜心学法是否心中有一种希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写帖子是纯粹供养同修,还是想通过写出“深刻的感悟”,利用“法”来满足自我,博人眼球,来赢得同修的认可?
是否潜藏着一种“让别人觉得我修得好”的动机?
老实说,内心确实有这种微妙的动机在浮动。它像是一些细小的尘埃,看似不妨大局,却正是老师所提醒的短板,如果我让以上这些动机不加警惕,它就会变成追逐虚荣的隐患。
“自我一定会,为了满足人心的贪欲,为了满足生理心理的需求,而出卖信仰。
这是一定的,必定的,注定的,不可避免的铁定结果。”——《短板》2025-08-24
我还不够格自称修行人,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追光者,但愿紧紧跟随老师,时时正视内心动机,赤裸裸地曝光,正视它,远离它!
愿老师和同修们对错误的表法示现,都能让自我时时对照,成为我追光路上的警钟,时时于我心中敲响!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