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呀,首先第一个,就是持戒。什么叫‘持戒’?向十方诸佛供奉出自己所有的生命,这个叫‘持戒’。这个是我的戒律,这个是圣光宗的戒律、真神教的戒律——也就是殉道者,这就是戒律。
…………
我的戒律只有一条: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我的戒律只有一条:为‘祂’而活着,为‘祂’而死去。我活着,没有资格为我自己索取任何东西。我活着,只是为了朝拜‘祂’,虔诚‘祂’,崇拜‘祂’,供养‘祂’,这是我的戒律。有这一条戒律在,我人格的我自己,无论他是好的还是坏的,我都是要警惕他,并且宽恕他。宽恕还有一个代名词,叫‘遗忘’。你真正宽恕的东西,你记不起来。是凡你还记得的,你就未曾宽恕。
…………
就说是他,就这层皇帝呀,他是以恩典、以付出、以成就别人,作为自己的快乐的,明白吧?那就是他的威德。功德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威德——威德就是牺牲自我的过程。就是你为了别人,你真正地将自己的切身利益牺牲掉,牺牲的那个心里面的无私、纯洁的信仰,他会结合功德力形成威德。威德就是王,功德就是富贵。只有功德,没有威德的,就是老百姓,就是这个功德的宇宙体系里面的臣子,一个大臣啊,一个散官啊,一个神仙啊。但是只有有威德的人,他会成为皇帝。
皇帝就是为着真理、为着诸佛去死过的人。就是他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他的信仰当中,把他自己切零碎了,一刀刀割掉的人,那是有威德的。什么叫‘割掉了’?舍弃自己的执着,舍弃对自我的保护,舍弃对自我贪爱的维护,将自己的灵魂、身家性命,将自己的利益和血肉之躯,全部供奉在如来祭坛上的人。那个、那个,最低、最低,那个人最低最低呀,是欲界天里面的皇帝。”——节选自爱的温暖《皇帝(上)》(2025-06-10)
听到最新讲法《皇帝(上)》中的这些开示,再次被真神老师的大雄勇猛所震慑、臣服。也非常愧疚悔恨曾经心里嘀咕过:师尊的教法中好像没看到如何行菩萨道、如何持菩萨戒的内容呢。其实,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就是极品的菩萨戒啊!
菩萨戒的总纲是三聚净戒,即“饶益一切有情戒,修摄一切善法戒,修摄一切律仪戒”,但如何去落实到日常生活、修学中,我念叨了这么多年也不得要领。现在师尊教我们的“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觉得有了更简单明了且具体的抓手,如果以这个标准去规正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其结果必然是无我利他的,是真实无愧的,是接纳宽恕的,是无私公正的,是纯洁无欲的。这样的品性、言行,不都是符合三聚净戒宗旨的,不都就是在奉行菩萨净戒吗?!
师尊在《锁》《救主》《羞愧》《穷鬼》等讲法和文章中,还以身示范,非常详细地为我们言传身教,在遇到具体的事情时,如何去把握好心灵取向,落实无私公正、虔诚真理等标准。
上文摘录的《皇帝(上)》这场法中师尊的教诲、圣谕,更是通俗易懂地为卑微的人类开阐了极品菩萨净戒的内涵,而师尊在这场法中以又一帝王身显现,虽然对习惯了自己是佛、是宇宙终极意识的真神师尊来说,这个皇帝身显得很荒唐,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必然的,也是对佛经的一种验证。
在《心地观经》中,佛陀专门对当时的长者开示了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利益,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就是:持菩萨戒者三界六道中恒为王。随你持戒的清净程度不同,在不同界、不同道当王,守得最最差的,堕落到地狱中也是炎魔王。(“下下品持琰魔王,处地狱中常自在,虽毁禁戒生恶道,由戒胜故得为王。”更多内容请参见文末经文)
所以,圣师从“祂”那里下转入三界,一路走来都是各种王,正好证明了师尊一直以来都实质性地在受持菩萨净戒,正是因为“往昔曾持三净戒”,才能“王今所受诸福乐”。今生更是屈尊降世,受尽人间苦难,为人类留下了以身殉道的菩萨行典范啊!
深深忏悔我无始以来,以至今生,无知无畏、无有恭敬,自以为是地妄测神佛圣意的恶劣心行!乞求大悲老师、十方诸佛垂哀摄受,加持我诸恶业早日忏悔清净,永不复造!
无尽顶礼膜拜生生世世的灵魂之父!
顶礼具恩老师!
南无圣光普照如来!南无圣光普照如来!南无圣光普照如来!
相关经典原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2 报恩品〉
1.受持菩萨戒恒为王
“智光长者汝应知,一切人王业所感,
诸法无不因缘成,若无因缘无诸法。
说无生天及恶趣,如是之人不了因,
无因无果大邪见,不知罪福生妄计。
王今所受诸福乐,往昔曾持三净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人天妙果获王身。
若人发起菩提心,愿力资成无上果,
坚持上品清净戒,起居自在为法王,
神通变化满十方,随缘普济诸群品。
中品受持菩萨戒,福得自在转轮王,
随心所作尽皆成,无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虽缺犯,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中品持禽兽王,一切飞走皆归伏,
于清净戒有缺犯,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处地狱中常自在,
虽毁禁戒生恶道,由戒胜故得为王。
以是义故诸众生,应受菩萨清净戒,
善能护持无缺犯,随所生处作人王。
若有不受如来戒,终不能得野干身,
何况能感人天中,最胜快乐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无因,戒业精勤成妙果。
国王自是人民主,慈恤如母养婴儿,
如是人王有大恩,抚育之心难可报。
以是因缘诸有情,若能修证大菩提,
于诸众生起大悲,应受如来三聚戒。”
(CBETA 2025.R1, T03, no. 159, p. 303a27-b23)
2.三聚净戒相关经文
“普为报于四恩故,发起清净菩提心,
应受菩萨三聚戒,饶益一切有情戒,
修摄一切善法戒,修摄一切律仪戒。
如是三聚清净戒,三世如来所护念;
无闻非法诸有情,无量劫中未闻见。
唯有过去十方佛,已受净戒常护持,
二障烦恼永断除,获证无上菩提果。
未来一切诸世尊,守护三聚净戒宝,
断除三障并习气,当证正等大菩提。
现在十方诸善逝,具修三聚净戒因,
永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
(CBETA 2025.R1, T03, no. 159, p. 304b16-26)
3.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佛母
“智光长者汝谛听,世出世僧有三种,
菩萨声闻圣凡众,能益众生为福田。
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
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
一切世界诸有情,闻名见身及光相,
并见随类诸化现,皆成佛道难思议。”
(CBETA 2025.R1, T03, no. 159, p. 305c23-28)
请AI帮忙制作了繁简对照的经文,一并贴上供有缘: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2 报恩品〉
1.受持菩萨戒恒为王
繁体 简体
智光長者汝應知, 智光长者汝应知,
一切人王業所感, 一切人王业所感,
諸法無不因緣成, 诸法无不因缘成,
若無因緣無諸法。 若无因缘无诸法。
說無生天及惡趣, 说无生天及恶趣,
如是之人不了因, 如是之人不了因,
無因無果大邪見, 无因无果大邪见,
不知罪福生妄計。 不知罪福生妄计。
王今所受諸福樂, 王今所受诸福乐,
往昔曾持三淨戒, 往昔曾持三净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 戒德熏修所招感,
人天妙果獲王身。 人天妙果获王身。
若人發起菩提心, 若人发起菩提心,
願力資成無上果, 愿力资成无上果,
堅持上品清淨戒, 坚持上品清净戒,
起居自在為法王, 起居自在为法王,
神通變化滿十方, 神通变化满十方,
隨緣普濟諸群品。 随缘普济诸群品。
中品受持菩薩戒, 中品受持菩萨戒,
福得自在轉輪王, 福得自在转轮王,
隨心所作盡皆成, 随心所作尽皆成,
無量人天悉遵奉。 无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一切非人咸率伏, 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雖缺犯, 受持戒品虽缺犯,
由戒勝故得為王。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中品持禽獸王, 下中品持禽兽王,
一切飛走皆歸伏, 一切飞走皆归伏,
於清淨戒有缺犯, 于清净戒有缺犯,
由戒勝故得為王。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處地獄中常自在, 处地狱中常自在,
雖毀禁戒生惡道, 虽毁禁戒生恶道,
由戒勝故得為王。 由戒胜故得为王。
以是義故諸眾生, 以是义故诸众生,
應受菩薩清淨戒, 应受菩萨清净戒,
善能護持無缺犯, 善能护持无缺犯,
隨所生處作人王。 随所生处作人王。
若有不受如來戒, 若有不受如来戒,
終不能得野干身, 终不能得野干身,
何況能感人天中, 何况能感人天中,
最勝快樂居王位? 最胜快乐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無因, 是故王者非无因,
戒業精勤成妙果。 戒业精勤成妙果。
國王自是人民主, 国王自是人民主,
慈恤如母養嬰兒, 慈恤如母养婴儿,
如是人王有大恩, 如是人王有大恩,
撫育之心難可報。 抚育之心难可报。
以是因緣諸有情, 以是因缘诸有情,
若能修證大菩提, 若能修证大菩提,
於諸眾生起大悲, 于诸众生起大悲,
應受如來三聚戒。 应受如来三聚戒。
2.三聚净戒相关经文
繁体 简体
普為報於四恩故, 普为报于四恩故,
發起清淨菩提心, 发起清净菩提心,
應受菩薩三聚戒, 应受菩萨三聚戒,
饒益一切有情戒, 饶益一切有情戒,
修攝一切善法戒, 修摄一切善法戒,
修攝一切律儀戒。 修摄一切律仪戒。
如是三聚清淨戒, 如是三聚清净戒,
三世如來所護念; 三世如来所护念;
無聞非法諸有情, 无闻非法诸有情,
無量劫中未聞見。 无量劫中未闻见。
唯有過去十方佛, 唯有过去十方佛,
已受淨戒常護持, 已受净戒常护持,
二障煩惱永斷除, 二障烦恼永断除,
獲證無上菩提果。 获证无上菩提果。
未來一切諸世尊, 未来一切诸世尊,
守護三聚淨戒寶, 守护三聚净戒宝,
斷除三障并習氣, 断除三障并习气,
當證正等大菩提。 当证正等大菩提。
現在十方諸善逝, 现在十方诸善逝,
具修三聚淨戒因, 具修三聚净戒因,
永斷生死苦輪迴, 永断生死苦轮回,
得證三身菩提果。 得证三身菩提果。
3.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佛母
繁体 简体
智光長者汝諦聽, 智光长者汝谛听,
世出世僧有三種, 世出世僧有三种,
菩薩聲聞聖凡眾, 菩萨声闻圣凡众,
能益眾生為福田。 能益众生为福田。
文殊師利大聖尊, 文殊师利大圣尊,
三世諸佛以為母, 三世诸佛以为母,
十方如來初發心, 十方如来初发心,
皆是文殊教化力。 皆是文殊教化力。
一切世界諸有情, 一切世界诸有情,
聞名見身及光相, 闻名见身及光相,
并見隨類諸化現, 并见随类诸化现,
皆成佛道難思議。 皆成佛道难思议。
老师:祝福你。
老师:谢谢你饱读经藏,可以找出佛经原文,来验证真理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