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某的“一法深修”如法吗?(一)》一文中,列举了振某的所谓修行道路,简而言之,振某以创新改造的“一法深修”取代所有佛法修行道路,鼓励信徒不求甚解,实现做到“一心一念”的目标。
但是,同时,振某又说:“三界,是放下贪嗔痴就出了,但成佛,要放下妄心分别才行”“成道是要修心,从心上入手,去除贪嗔痴和分别心。”“心灯,它是去除贪嗔痴七情六欲、分别心后的寂灭。”
那么,综合来看,振某的“一法深修”道路,是这样的:
1.坚持“一法深修”,每天念一本经(或咒或圣号),其间不能断、不能换;
2.做到“一心一念”,去除贪嗔痴;
3.出三界;
4.去除分别心;
5.成佛。
那么到底是“一心一念”出三界,还是“去除贪嗔痴”出三界呢?
或者说,是否做到“一心一念”就等同于“去除贪嗔痴”?
这个问题,我敢保证,包括从他2005年“出山传法”至今跟了20年的弟子在内的所有弟子都搞不明白。
因为,振某所谓的教法,由于修行方法论的结构性缺失,从来都是法理混乱、含糊不清。
那么,遵循振某的“一法深修”道路可以解脱生死吗?
如果是,那就是真理,肯定能经得起推敲,现在就来引经据典,对照对照。
振某说:三界,是放下贪嗔痴就出了,但成佛,要放下妄心分别才行。
那么振某的言下之意就是,有分别心照样可以出三界。
请看经典原文和实证觉者开示:
经典原文:
《圆觉经》:“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诸法无行经》:“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无量佛道。若有人分别,贪欲嗔恚痴,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菩提与贪欲,是一而非二,皆入一法门,平等无有异。凡夫闻怖畏,去佛道甚远,贪欲不生灭,不能令心恼。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见者,是人为贪欲,将入于地狱。”
《大方等大集经》:“若烦恼中见菩提者,即是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是名倒见。”
达摩祖师:“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悟性论》)
实证觉者:
“大乘佛法行者,不断六根,不处圣境,不证涅槃,于六根尘色无挂,贪嗔痴即为道!一切境界无住,心心无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名圆满!随身心烦恼,所现见闻觉知,随妄想分别,所现七情六欲,随习气污浊,所现喜怒哀乐;于身心中无挂,烦恼即涅槃,于分别中无取,情欲本涅槃,于习气中无得,淫欲自涅槃。”——微博2016-09-27
“心物相对,二元对论,生死轮回,无明即凡夫。”——《唯识》2024-07-01
“分别心,是灵性的深邃梦境,梦境深处,是脱落分别二见的‘纯灵生命’。离分别心,是‘名’脱分段生死,超越六道轮回。”——《新世界(贰)》2025-02-07
————————————————
把振某对解脱生死、成佛的论述,与经典原文和实证觉者的文字摆在一起,就像把一粒病毒放在太阳下暴晒。
佛教经典明确指出,出离三界需断除“见思惑”,贪嗔痴仅是其中粗重部分。若仅舍贪嗔痴而未破除“我执”,决定无法真正脱离轮回。
可是,振某以去除“贪嗔痴”“七情六欲”作为解脱生死轮回的唯一指标,实则要把“贪嗔痴”消灭,并且,把妄心分别与“贪嗔痴”进行割裂,将“出三界”与“成佛”割裂为两个独立阶段,树立“先断贪嗔痴,再断妄心分别”的次第观。
振某不以“三法印”为正知见,以取舍“贪嗔痴”为指导,无视“贪嗔痴”正是妄心分别的显化,不破除“能贪”与“所贪”“能去除”与“所去除”的二元对论,就妄称可以超出三界、解脱生死,如此歪曲佛义,以二元外道边见误导众生、断人慧命,竟敢自称如来?不惧堕阿鼻地狱耶?
振某,未证言证,根本不懂解脱之道,“邪师”一称,实至名归。
追随振某者,等同于赞叹振某断人慧命,等同于协助振某歪曲佛义,不惧堕无间地狱耶?
慎之!慎之!
老师:嗯嗯,说的很透彻,振霖确实属于外道,以意识心揣测如来义,妄图以佛身庄严,去掩盖人性污秽,这属于断人法身慧命,出佛身血,罪大恶极,实属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