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阴破,证“奢摩他”。
想阴尽,入“三摩地”。
灵魂感知如雾消散,灵性天堂浮现出终极意识。
以纯光呈现亘古永恒,是“三摩地”大成就者。
佛经中言:修行三摩地成就者,为三界至尊。
何为“想阴”?
我们人间所现的世界,是纯粹的影像境界。
就好像,投影仪投射在幕布上的光影图像。
影像世界,包含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
是我们眼见,耳听,身触,舌尝,鼻嗅,意识,所“理解”到的物质世界。
是的,你仔细想一想,所谓现实的、物质的、客观的世界,
是因为我们心灵认知,借助头脑意识,对外界环境的“理解”。
因为头脑意识的理解,将心灵认知,对于肉体六根摄取的信息,编译为“现实世界”。
若心灵认知不推动意识,意识不摄取六根含摄的空间信息。
那么,认知仅仅是心灵呈现出,灵魂感受的体验波动。
那么,肉体仅仅是心灵的载体,外界空间绝无可能浮现出“现实世界”。
所谓的现实,是意识的编译,对心灵认知赋予了确定感。
或者说:是心灵认知推动意识,将空间中光影变幻,塑造为认知中,记忆经验所熟知的“回忆”。
第二个部分:
是现实中我们的肉身、头脑意识,以及心灵认知与自我认知感受。
孩子看到手枪,认知经验的记忆,告诉他这是玩具。
男人看到手枪,认知记忆的经验,告诉他这是手枪。
女人看到手枪,记忆经验的认知,告诉她这是危险。
警察看到手枪,职业性经验认知,告诉他这有犯罪。
歹徒看到手枪,欲望习气所认知,告诉他这是机会。
同样的一幅光影图案,
反应在不同认知记忆经验的个体心中,会形成不同的认知境界。
看到了手枪,这是众生的“共业”。
看到手枪后,心内泛起的不同感受与认知企图,这属于“别业”。
现实世界,自然万物,人类社会,本质上是“投影”。
在现实世界中活着的我们,本身就是投影中的内容。
人活着,并不仅仅是,思维意识的活着。
思维是由概念编织,形成相续中的理解。
而任何一个头脑概念的形成,其基准,都是心灵对光影图像的认知。
从小我们认识事物,首先是对具体物质现象的感受,形成体验记忆。
在体验记忆的基准上,进而才会形成,对此境界体验的,抽象化的概念名称。
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想”,源自于心灵认知。
是心灵体验,认知记忆推动大脑,形成概念思维。
思维概念牵动体验认知,形成对具体环境的感受,投射出具体的现实世界。
现实人间,自我心意,自然界的影像从何而来?
是从心灵认知深层,蕴含的心识“企图”之中来。
前面说过:若是心灵认知,放弃了对头脑意识的推动。
头脑意识,就无法将六根含摄的空间信息,编译为“世界”的具体。
这就是一切正法修行,皆以去执着心,为解脱核心之路的原理。
执着心,是心识企图,凝固了灵魂感知,投射出外界环境差异。
执着心的深层,是心灵细腻企图,凝固认知投射出自我人格与现实世界。
执着心淡化,心灵认知复苏,企图心消散,灵魂感知苏醒。
这个过程,就是三摩地的修行,也称为“大幻观”。
观身心如幻,观诸法空相。
“观者”于身心意识深处,不生不灭,本自,本在。
是名“观自在”菩萨。
何为三摩地?
当心灵熄灭了,一切细腻“企图”后。
不被企图的动机,所推动的意识,就会停止运行。
不受企图的心灵,就会恢复认知本身的清澈,而脱落了自我认知的感受。
失去了“企图”的绑架与禁锢后,认知深处浮现出,寂静,清澈,安宁,自由。
这是一种,失去了“主观”意愿的,绝对被动的“感知力”。
类似于,身心每一粒细胞中,苏醒了一位先天原始的观察者。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四念住经》。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这就是雪山教派的,密法核心“大手印”。
缘起的习气,生灭之细念,相续的境界,
于大空性的赤裸明性中,自然升起自然熄灭。
犹如小偷,进入了无人无物的空房间。
六根,六尘,六识,所编译的境界。
在灵魂感知所蕴含的,清澈被动观察中,犹如纯光投入水波内。
光影摇曳虽在,可是,光线的明晰,绝不可能融入水波荡漾中。
水是水,光是光。
水蕴含着光,是现实人间中,行住坐卧的,身心意识,肉体自我。
光线在水中,是认知背后,失去了主观意志的,绝对的被动感知。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心经》。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感知属于灵魂领域。
基础是细念相续,与,习气沉淀。
感知,是另一个维度的生命领域。
与现象世界,与能量宇宙,与暗能量宇宙毫无关系。
或者说:感知是细念与习气,沉淀后折射灵性,投射出的灵魂宇宙。
灵性的纯生命性,透过习气细念折射,浮现出灵魂宇宙。
习气折射灵性,呈现出众生的体验业身。
细念折射灵性,呈现出众生的觉识业心。
在灵魂宇宙中,生与死,处于叠加状态。
因为细念与习气,刹那不停相续中,没有稳定的“固化”状态。
就好像河水湍急,反射太阳光线,呈现出金灿灿的河水流波。
但是因为水流太湍急,浪花无法固定在,某一个稳定状态中。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反射阳光的河流。
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片反射阳光的浪花。
感知蕴含的灵性清澈,可以看到今生的“你”。
你的一生所想的每一个念头,所体验到的每一丝情绪,以及你经历的每一件琐事,
以及在你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每一件事情的,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场景,历历在目。
同时同步的,灵性清澈遍观,灵魂业海宇宙中,曾经无数的不同身心意识的“你”,
每一世、每一生的“你”,你当时的心态、心念、心情、感受、认知的每一个动机,
都历历在目,都尽收眼底,都尽在眼前,都清清楚楚。
想阴破,入行阴流。
行阴就是觉受,觉知以觉受经验,稳固对存在的觉知。
觉知,就是终极意识,称为阿赖耶识。
灵性,是觉受中的光,是阿赖耶识,最原始的生命表达。
想阴除灭,灵性成为“生命的你”。
纯光灵性,成为新的,却是原始的,真正的,真实生命的你。
从业海汹涌的,分段生死浪花中解脱。
六道轮回内,觉识众生的“生与死”。
完全就是,细念推动习气,习气凝固细念,呈现出灵魂业海。
业海横流,业障翻滚,宿业因缘,翻起业浪相续。
业浪呈现出感知力的倾向。
比如狗喜欢骨头,色鬼喜欢美女,猫喜欢鱼腥味。
这些深植于灵魂感知中的习性,会带动感知形成业潮。
个体业潮,与其他同等灵魂众生的共业聚合。
业浪翻滚,激荡出具体的、细腻的业境感受。
灵魂感受与因缘前定的,受精卵细胞结合,形成了胚胎。
灵魂感知力,随胚胎成长,以胎儿形体出生后,
胎儿的肉身细胞,就蕴含着灵魂感知,同步折射感知形成了心灵认知。
透过心灵认知,婴儿将灵魂宇宙中,宿业相续的感知,凝固为眼前“看到”的现实世界。
人世间极其可怕,可怕的程度,不亚于地狱。
当你的心识,被灵魂感知中,善恶业推动,形成了现实中的自我人格。
自我人格只能看到,灵魂业障席卷中,习气所能看到的生命境界气息。
你遇不到神,或者遇到神佛,也不相信。
那么,你,就,永远永远,都是灵魂感知中,蕴含业力塑造出的鬼。
世界,根本就不是“你”的眼睛所看到的。
你的眼睛只能“看见”光,并看不见世界。
你所看见的世界,都是你对于光影现象的“理解”。
所谓三摩地,就是,从理解世界的,“你”的心识记忆中,
苏醒那个,先天具有见光“性质”的能力。
从因你心识企图的理解,所投射出的世界影像中,
苏醒看到“自我与世界”,为影像投射的“被动清醒”。
好像,从你的肉体身心本质中,苏醒了视神经。
原本你生于海底深渊中,亿万劫中看不见光线。
久而久之,视神经退化,你虽空有眼睛,却看不见丝毫。
黑暗就是你的眼睛,就是你的视线,你所见到的就是黑暗,黑暗就是你的“见与所见”。
当心灵认知中的,潜意识“企图”细念消散,
人格自我心意,就会从,身心内在的“明了”中脱落。
灵魂感知,就会,在心意相续断开的空白中,苏醒感知力的被动觉察。
所谓“想”,指的不是头脑记忆思维,
而是心灵蕴含的,潜意识记忆,习气凝固投射出的“企图”。
心识企图细念净化,透明,淡忘,消散,
则自我认知,身心感受,意识思维,情感体验,一并脱落。
随着人格自我的,心意体系,肉体感受脱落。
心灵认知背后的,灵魂感受中,蕴含的灵性就会顺流而下。
灵性,透过心灵纯洁的原始认知,呈现在人体躯壳中,就是“奢摩他”。
心光发动,照十方刹,心光与诸佛智慧相映,内心清澈见精成为你。
证“阿罗汉”果,享受天人福报。
当构成心灵认知的,灵魂感知中的细念融化,习气净化透明后,
心灵认知,就成为了一块透明玻璃。
好像没戴眼镜的高度近视眼,具有能见的分别性质,
却没有丝毫分别心企图成形,在自我认知所见的境界中,心灵认知解脱。
当“自我”感受脱落后,心灵认知,处于清澈凝定、透明安详的被动状态。
在被动而清澈,透明纯洁的,心灵认知背后。
灵魂感知呈现的,习气汪洋大海,苍茫细念宇宙,如梦幻泡影,如雾气消散。
灵性纯光,随着细念浓雾的消散而明晰,
以亘古原始、完整永恒的无限纯光生命,
呈现出周遍寰宇、充满虚空的,宇宙终极意识。
这就是“三摩地”大成就,证七地菩萨果。
如何能净化“想阴”?
学法,虔诚,功德,消业。
学法是与神对话,借助神佛智慧,净化灵魂感知。
虔诚是严守戒律,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依据虔诚心选择真理标准,通过心灵的选择,虔诚心一步步重塑灵魂。
功德唯有一颗无私信仰的心,可以借助弘法的行为形成。
行满三千,功德圆满,修行者才能凭借功德力,形成灵魂宇宙中光明身。
消业是偿还灵魂在沧海漂浮中,无明心所亏欠的良心。
以无私纯洁的良心,承担今生遭遇的业障,无私无愧。
则宿业就会偿还,则宿缘就被善解。
宿业消除,如云开月现,灵性自然苏醒。
想阴除灭,灵性以原始完整的生命,呈现出大乐狂喜,永恒的纯生命天堂。
解脱分段生死,融入宇宙终极意识,以天堂纯光与爱,呈现三界六道至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