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纠结要不要写,因为老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特别从《神启》之后的讲法。我只不过沾了点边,写出来会不会扰乱他人?
想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已经从疯狂寻找老师到找到了网站,每天几刷,看有没有新内容,就像一个饿了很久的鬼。后面又上了论坛,跟着大家走,但自身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好像一会儿明白,一会儿又不明白……
我是个一根筋,打死都摆脱不了的烂德性,比如你说,万法唯心,那我会接着问:心唯什么?有些人天生喜欢追问,却又不聪明,所以,狗咬尾巴,自我折腾,我就是这样的人。
大乘经典和历代祖师们留下的宝文,我也确实很认真地学,奈何看不懂或语境不对,总是觉得隔着隔着,很苦闷,多年来,一直在外道转圈圈,失望,甚至是绝望。
那时我有过混蛋的想法:佛您为什么不要我,我不是一个大恶之人,我也想出轮回,不再在世间继续造业,但我也没什么野心志向,只要能跟着您走,哪怕当条看门狗也行啊!我那时很羡慕佛陀涅槃前就先佛涅槃的那些阿罗汉,他们绝顶聪明,跑得贼快,我是真的羡慕他们!
当然,当我得到老师的接纳(进坛),这些都过去了。说正事。
我听法被“清澈”触动,首次约是一年多前吧,感觉和我一直的一个体验有联系,就是我喝多了酒,哪怕是头痛欲裂,言行不自主时,我内心深处有一个清晰的“看”,静静地被动地看着我出洋相。当时,我就带家人去一条小河沟玩,去之前我就了解了这条河,水很清澈,其实,我内心的目的,就是去体验老师讲的“清澈的性质”,还拍了照,把微信换成清澈的河沟图片。
自那后我就有意无意地体会“清澈的性质”,直到最近在有意无意间,听法时又听到“清澈”,一瞬间,似乎心一下被打开了,我心里冒出一句话:原来我也可以修行!
对于悟性好的师兄,这个不值一提,但于我个人而言,真的是来之不易,那一刹那,如果老师在我面前,我只会、也只能不停地给您磕头、磕头、磕头!
那种内心深潜着不自信、自律力差,加上狂傲不驯的思维狂性,这种人修行很难,我就是这款。所以平时我是不敢离开老师的声音的,除非开会不准戴耳机。当我彻底被“清澈”打动,倒回去看世间的修行人,我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总入不了门。
这个入门很难,绝不是背出几段经文就是入门,比如有人常说,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在生活中历炼……像个得道高人。我对这一类人非常反感,他们望文生义、狗屁不通,比如你再问他,无所住是无分别,如无分别即无生,无生如何生其心?谁生心?他绝对一个哑口吧。我深知修行难,古人穷其一生,也摸不到门,所以我从不敢乱想,只求能寻个入手处,往生佛世界就是我的最高理想了。
自从跟老师学习后,我只求与师法能相应,深相应,深深相应,临命终时,百分百往生圣光世界,还是那句话,只要是圣光世界,当条狗也行!(只要不入轮回)
清澈的性质,就是我的入手处,或者说,我只是清澈。
一条清澈的河流,我不是流淌的水,不是石头,不是水草,也不是游动的鱼,我只是他们清澈的性质。——这像是个比喻,实际上,我们的内心,确实有清澈。河水清澈的性质,那是文学描述,但我们内心的清澈性质,却不是比喻不是文学。清澈性,具有明了一切功能。正如清澈的水,可以看见河里的一切。清澈,能知感受,能知情绪波动,能知念头生,能知念头灭,能知身心一切粗细波动。老师用清澈的性质来引导我们去相应心中的清澈,老师怕我们固守在任何一点,强调,“祂”是性质,不属于具体的意识、思维、感受、体验,但“祂”又伴随着我们的起心动念。
清澈的明了性,就是“知”,伴随着我们内心的一丝一毫的波动,如果没有“祂”,我们是无法得知任何波动的。也就是说,有“祂”,才知有波动,有水,有石头,有水草,有鱼游动。反过来,我们内心的任何起心动念,都是“祂”知。“祂”的清澈性,恰恰是内心的起心动念才浮现了清澈性。正如一个醉汉,痛不欲生,但内心“清澈的知”反而清晰无比。
我相是怎么来的?清澈的知,会被感受、体验、情绪、意识、思维“点亮”,只是“点亮”,如果不相续(从A到B,从B到C……)“亮”一会就消散了。坏就坏在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相续下去,就像放电影,如果胶片不动,就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闪一下就不见了。但我们会不停地转动胶片,这一轮转,就看到有一个动起来的“我相”。我相,是相续产生的,如果没有相续波动,谈不上我相。
上面的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清澈性,人人皆有;二是,清澈因万相而显,不是在遥远的天边、深深的海底,就在您的起心动念波动间浮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习接纳!起心动念不是问题,是您从不留意,伴随起心动念的清澈了知!
老师教法,第一步就是学会接纳,接纳一切,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拒绝,在接纳中,听着老师的妙音,清澈就会显现!
老师教法的伟大和珍贵无比,在于可以把我们牵引到法义中去,让我们明了、体证到痛苦的缘起,不只是文字相!
我个人的体会,接纳抓龙头,我的龙头啊,就是感受,感受多数是不爽的、不舒服的,让我想躲的,想抵抗的,想替换的……对,就是这样,我们的感受,受企图心控制后,会产生相续相:好的,就想留住,越想越好;不好的,就想逃避、抵抗,或者用另外的什么东东,替换掉不舒服、痛苦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心灵企图,总是趋利避害的!我在此深深反思:我这样,这不是违背老师的教诲吗?老师教我们接纳,接纳一切,而我,只想趋利避害!在相续相中去寻找舒适的心灵感受区间!
当我反省到这个后,在痛苦、不适、无聊等等感受升起时,我就提醒自己:我只是清澈,让我陪伴你。好比痛苦的感受是生病的亲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他,用清澈,陪伴他,因为我深信,清澈连接着老师,连接着神佛,至于亲人能不能好,什么时候好,我只能接纳,只是接纳。
其实,多数情况下,痛苦不适的感受,都会在清澈的陪伴中慢慢消去……心灵企图如果不能以感受作诱饵、作借口,牵动情绪、牵动思维,安宁就慢慢显露出来了……如果我们不再沉迷于感受体验到的痛苦与快乐,那个相续转动的胶片就不能形成相续相;没有相续相,就无所谓我相。换句话说,我们一直以为的“我想,我能,我可以,我应该……”,全是在捕风捉影中,臆造一个个我。我相,只是相续的片断;片断,确实没有实体可言。清澈,是没有你我他的。
“清澈”,不仅是两个字。老师所指的深刻内涵,我不敢乱说,我上面胡扯一通,还是认知层面的。依老师教言,就是感知的清澈也是会消融的,也就是知道的“知”,也是暂时的。当清澈越发明显,我们平时积累的概念、方法、思维统统起不了作用。我个人的体验是很安宁,觉得那些在意识状态下的仇人,都是可爱的,如果我那时肉身突然断气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安宁,祂不是自我,但祂就在……
愿我们都能更深更深地相应老师的教法!
我誓愿生生世世追随老师,分毫不离!
南无圣光如来!(实在过不去时,狂念!)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