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恭读了老师在《正疑》(2025-09-12)中的开示,心中有很大的触动。

 

老师面对一位僧人同修关于“圣光宇宙”与“极乐世界”的正疑,慈悲开示,从圣光宇宙与净土的辨析,层层剥笋,直指佛法核心——“心外无物”。

 

起初,老师并未急于给出绝对答案,而是如实地呈现自己所见证的部分,并且指出僧人提问的源头源自于佛经,针对这点给出了开示:“佛经并不是全面无漏地记录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智慧啊,佛陀在世时,带领诸比丘来到一片森林边,佛陀从地上抓起一把树叶,问诸比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还是我手中的树叶多?诸比丘答,当然是森林中的树叶多。如来慈悲地说,我所讲出来的佛法,犹如手中的这一把树叶,而未曾说过的佛法,犹如森林中的树叶一样,不可尽说。”——《正疑》2025-09-12

 

这是很多学佛人的通病,执文字相,把经典当“唯一答案”。我曾经就犯过此病,把佛经的文字当作“绝对边界”,认为经中未提的就一定不存在。

而老师用佛陀“手中树叶与森林树叶”的比喻,提醒我们:佛未说出的世界,并不代表没有,圣光世界是老师实证所见,非是凭空杜撰。我们若只死守文字,就会错过佛智的无量境界,反而让经书变成束缚心灵的牢笼。

 

随后,老师点出了佛法修行的核心要义:“佛法的根本基础,般若智慧,就是一句话:心外无物。”——《正疑》2025-09-12

 

同时指出:“从究竟义的层面说,极乐世界,香积国土,琉璃世界,都是同一尊法身佛,依众生的业,随缘所现在不同世界中,救赎无明众生的方便幻土而已。”——《正疑》2025-09-12

 

最后老师既没有否认极乐世界,也没有执着于“圣光宇宙”必须高于佛典,而是强调一条智慧之路:

佛土是愿力与慈悲的显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业障是否消除,关键在于是否明心见性。

“我从不怀疑,极乐世界有消除众生业障的威神力,可是,必须是,以出离心为根本,念佛统摄六根,清净身心的修行者,一心不乱的禅定境界,才可以达到解脱肉身根尘,明心见性,一句佛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成就。”——

《正疑》2025-09-12

 

回想这些年,坊间佛事热闹非凡:线上念佛群里,分享“速成往生秘诀”;寺庙前,香火鼎盛,却多是为求子、求财、求平安。疫情后更甚,有人视佛法为“心理安慰剂”,工作累了念几声“南无阿弥陀佛”,心散乱如故,口喊破喉也枉然。

 

老师痛斥:“念佛是修行的道路,不是人间的生意,必须有纯粹的虔诚心,放弃自己的人生人格,培育修行者的虔诚心,才能够与佛号背后的,如来的圣光相应,才能起到增长福报、熄灭业障的力量与效果。”——《正疑》2025-09-12

 

一语中的!我们这些“三心二意”的凡夫,内心不完全信仰如来,只想“占佛便宜”,怎能与佛号背后的圣光相应?亿万念佛人中,成就者寥寥,这难道不是铁证?不是佛不慈悲,而是我们未达“与佛同心同性”的纯度。

 

当今心态,最可忧者有二:

 

第一种:功利心,把佛法当“护身符”,视修行如投资,捐一万得福报千倍。

很多人学佛,不是真正想修心,而是希望通过念佛、烧香、捐款,换取事业顺利、家庭平安、临终往生。这就好像把佛法当成了保险单,以为只要投保就能受益。

 

老师提醒:“净土法门是修行法门,不是满足人心人欲,与人间境界等同的平行空间。佛世界是觉悟者的愿力与清净业构成的,愿力就是慈悲性呈现出的智慧的具体表现,愿力表现就是具体的佛世界,世界的内涵是慈悲为基础,智慧为构建,呈现出纯光纯生命的华藏世界,里面虽然有三界六道,可是基准是佛的慈悲,只要众生虔诚心具足,念诵佛号,就可以蒙受佛世界中一切佛菩萨的愿力光明净化加持。可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没有三恶道的境界,极乐世界对于灵魂的要求是极其之高,那真的不是心向人间,与人类做生意的场所,你念佛捐款,就可以买来极乐世界的门票。”——《正疑》2025-09-12

 

第二种:急功近利,把念佛当“速成法”。

 

还有不少人认为,只要念佛就能消业、解脱,甚至一夜成佛。这种心态看似虔诚,其实是急功近利。

 

老师讲得很清楚:“必须是真修行者,彻底放弃此生的,一心一意念佛,将身心灵念空,念得一片光明的虔诚心,才可以达到的往生境界。这样的心,因为没有自己只有佛,心与如来感应相通,那么消除业障的效果,肯定是百分之百的灵验,这个绝对是有立竿见影的力量的。”——《正疑》2025-09-12

 

读此篇开示,我自省良多。往昔我初入佛学,就是抱着为了能超度先父,到处抓取,念《地藏经》,背《金刚经》,背楞严咒……

 

也曾浅学,念佛时心猿意马,只求“保险”往生。今觉醒:佛法的精髓,本是“明心见性”。若不能在心地上下功夫,再多外在形式也只是表面文章。

真修行,当以出离为本,一心不乱,方见本性佛性,与十方如来同体。

 

感恩老师!感恩尊者!匍匐顶礼!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