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修行’啊?种地,吃饭。种地,吃饭,这就是修行。你过去听起来,就像《菜根谭》嘛,就是食之无味。这个不是你们人类所说的,哎呀,什么什么种地、吃饭啊,不是那个东西。祂不是表现啊,而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就是我目前的状态,叫‘任运自然’。但这个地方还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有到大乐那个地方,到了悲能那个地方,才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啊,不是让你们玩儿的!不是让你们每天在那个地方,对个禅机,然后自我陶醉一下,自娱自乐地玩儿的。修行也不是让你们多读几本佛经,看谁掌握的佛经知识多,变成一个博学多才的,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自娱自乐的。修行是真实的生命改变。
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现在我这个人的躯壳,在人世间和你们一样展现着,但是这个人的躯壳之内,你们是有灵魂的,我是没有灵魂的。我是纯光,折射出来普照智慧,在身体当中的,这种不被惊动的妙觉庄严。祂是你眼睛看不到,但是你的灵魂能够感受得到的,那种清澈、自由、庄严、平等的光明。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大概就能明白,你们为什么是在睡梦当中了。我们都在外面看过电影,现在可能一张电影票70多块钱。就是那个小电影院嘛,音响效果非常好,电影开场的时候,它所有的灯都要熄灭,只有你眼前一个屏幕是亮着的。你所有的注意力,不得不放到那个屏幕上,因为你的周边、你的后面,全部是黑的嘛,是吧?
如果说电影院,有人拿起手机来看,瞬间就会破坏整个电影院里面气氛,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周围是纯黑的,那个电影屏幕当中的细节,你才能看到。如果电影院里面,每个人都拿着手机看,或者电影院里面把所有灯都亮了,瞬间那个荧幕上的世界,它就会变得模糊,是这样子的吧?
现在你们就是,在这个电影剧情里面,因为你们的整个身心内在是纯黑的,你们只能看到,你眼前看到的这个屏幕,明白吗?当如果你们内在,像今天我一样,内在是被生命之光所照亮的,你会发现人世间的这个世界,他实际上是黑暗的。人世间的这个世界,包括人世间的这个自我啊,这个我——我的额头、我的眼睛、我的形象、我的身体,和你们的身体,和我们的身体看到、接触到、体验到的这个世界,这两者都是梦境。
而在梦境之后,在你身心当中那种纯生命之光,祂却不属于梦境。祂伴随着梦境,但是祂却不属于梦境。祂不属于梦境,所以祂没有必要去改变梦境。因为这个梦境,他是由池塘的涟漪呀,一层一层折射了你的智慧,而形成了梦境当中的世界的。如果你要去改变现有的梦境的世界,你就会激荡起,形成这个世界的微观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佛有‘三不能’,你知道吗?定业不能转,无缘不可度,真法不可说。确实是这样子的。
现在我的这个电影院里面已经是,被强光已经照射得,整个电影院都灰飞烟灭了,就只剩我眼前的这块屏幕了。就只剩我眼前目前看到的,我的这个身体和我的身体所看到的这个世界——这两者都在这个屏幕当中。
但是我在我的身体之内,看到的我的身体,和我的身体看到的这个世界的亮度,只有那个显示屏上……不是有一个亮度表吗?只有那个亮度的大概12度到15度之间,它是灰暗的。而我内在的这种光呢,这种生命之光啊,祂的亮度,如果以电脑屏幕100%那个亮度来比较的话,是那个100%亮度的一兆亿倍。就祂已经超过了光的范围了,祂已经超过了你们人类认为的‘明亮’的这种概念了。祂是一种纯生命透澈出来的……
就我跟你们这么讲,你们就能明白了。就说你在梦里面,梦到的那个世界的光,和你眼睛亲眼见到的太阳的光,它是有性质不同的。你在梦里面梦到那个光,它一定是符合梦里面的,你那个见精回忆的那种层次感的。
就是你在梦里面所见到的那个光,它一定不会刺瞎你的眼,它一定不会亮到让你的眼睛闭上,一定是在你的眼睛的可接受范围的,舒适的光,你能见的光。可是你在现实当中,用肉眼去看太阳,那个太阳的光会刺瞎你的眼睛的。这两者是性质的不同。你们能感受吗?
就说是,现在在我这具身体之下,又渗透在我这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之内的,那种纯生命的光,祂以光的形态浮现出来,祂比人类的太阳要明亮1万亿倍。但是,因为祂超出了光的范畴,超出了亮的这种境界,所以祂在光和亮背后,又呈现出来了祂智慧熄灭了梦境,完整熄灭了分别,无生熄灭了相续,普照熄灭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纯生命的安然。就是那种光,祂实际上是慈悲心,折射在人类这个体系当中的,那一刹那的亮点。
我只能这么去形容了,因为人类没有这个体系。人类没有体系知道什么是‘生命’,因为人类叫‘境界’。境界你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因为境界一定是缘起的。而生命,生命的定义,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祂是超出了永恒,也超出了刹那的,那个才叫‘生命’。”——爱的温暖《灵魂离体后》2025-05-06
“你们看到什么是修行者了吗?我就是——只爱真理,不爱自己。只有我这样的修行者,才有能力、才有胆量去直面死亡。因为我知道这个宇宙,他是一个现象宇宙,这个身体只是一种业障身体。在现象宇宙和业障身体之下,全部都是神佛的智慧,所浮现出来的华藏世界。在一切生命的心语意、身心灵自我的感受之下,全部都是那一尊悲能慈悲气息无限的包容与接纳。
这条路我走通了,知道吗?我付出自己的一生,我走通了这条路。今天我就想给这位大哥说,两句话,记住了:这个宇宙不是你们看到的物质宇宙,这个宇宙是神佛的宇宙,这个宇宙是属于神佛的;第二点,不要怕死,我接着你。
你活着,我会继续引导你在信仰的这条道路上升华。去做一些积累功德的事,去净化你的灵魂。当你离开身体的时候,不要怕,相信我,我会接着你。这句话,是以我一个修行者的智慧、威德、品质,为你们保证的。等你死的时候,我会接着你。这句话是在‘祂’,在那个究竟悲能的十方圆满的、十方如来的见证下,我为人类做的保障,为整个人类面临死亡的灵魂做的保障。我只需要你一颗决绝的、彻底的、虔诚的、信仰的、信赖的心而已。
我严苛地面对我自己,就是为了给人类留下一条灵魂解脱的路啊。这条路我现在留在这儿了,行不行,那是你的事了。但是我希望呢,你们能在临死的时候,放心、安宁地将你灵魂的未来交给我,我会接着你。”——爱的温暖《救主》2025-05-01
“问:什么是修行?
答:彻底放弃此生,心灵朝向真理。
问:何为虔诚?
答:彻底放弃此生,生命只为真理。
问:如何精进?
答:彻底放弃此生,心无旁骛,是为精进。
问:如何是觉醒?
答:实证‘身心意识’并非是自己。
问:修行无法进步的原因?
答:不愿放弃此生。
问:如何鉴别修行证量?
答:看心灵对自我爱护的程度。
看宽恕取代情绪的纯度。
看觉知取代心意的程度。
看觉性熄灭分别的程度。
看清净自性苏醒的程度。
看慈悲容纳万物的程度。
问:为何说,彻底放弃此生是修行?
答:因为,此生,根本不存在!”——《问答》2022-07-26
“什么是修行?修行的话,它就是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全新的宇宙(观)和对人生的态度。修行的根本的一个条件就是正知见,这个正知见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心外无物’。
就是我们的这个现有的人体啊,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受,包括我们看到的外界的环境,这些自然现象,包括物质世界,都是我们的妙明真心的投射,这个妙明真心呢,这个是佛教里面的用词。
但是因为我是一个修行的人嘛,我有我自己的体验。这个身心自我啊,包括外面这个世界啊,是我们内在知觉的梦境。我们人啊,有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可以分别事物,意识之下有意根。意根就像眼睛一样,它可以判断事物,但是它不能分析事物,它只能够意识到这个现象是存在的,这个现象存在的变化。但是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内容,它是不知道的。意根本身是不知道外界现象变化的具体内容的,这个内容一定建立在心灵体验之上。
我心灵体验过,意识见到的这个景象,它的这种感受是什么,通过这种感受的累积,推动意识对于这个现象,形成了分别,分别形成了识,就变成了意识,它就形成了人的概念。概念和意识的结合,牵动了我们内心体验的这种记忆,形成了我们的感受。感受和概念的这种相续,形成了我们的思维。
当我的意根通过眼根,见到了前面的这个手机的时候,会调动我内心里面的对手机的这种感受、体验,形成了对手机的理解。啊,这个手机是可以打电话的,它可以上网,它是什么样材质的,它是属于什么样的属性的。这个属性一定不是概念,一定是建立在我们内心的体验之上。对于手机的体验,对于手机名相的体验,才形成了对于手机概念形成的思维的理解,这个手机你就可以把它理解为客观现实世界。
那么,在我们内心体验深处有什么呢?还有我们能够见到这个世界,却不被这个世界所改变的见性。就说是,当你看到我,当你看到他,当你看到世界,当你看到黑暗,你内在的这个非常清醒的,这个‘看到’,我进到房间里面我什么都看不到,灯关了我什么都看不到,但是我内心依旧知道,我什么都看不到的那个非常细腻清醒的这个见性,它不会随着所见而有任何的改变,这个就是我们的生老病死和三千大千世界的源头。
这个源头背后还有什么呢?这个源头背后啊,还有知觉,这个知觉是在见性里面。见性,就是我们能够看到世界,看到身体,能够觉知到世界,能够觉知到自己思想,能够觉知到自己情绪,觉知到自己意识的这个觉知内的见性,见性的内在还有一个非常非常细腻的知觉。这个知觉就是人的意识和体验所无法触及的。
这个知觉是灵性的梦境,知觉之上就是灵性,知觉之内就是灵性,知觉是灵性的堕落。这个知觉是灵性的梦境,这个知觉在梦境里面,回忆起灵性的状态,就呈现出来了见性的分别。所以说,佛讲颠倒众生啊,我们都是在梦境当中,就是从这个知觉开始的。”——爱的温暖《智慧》2023-01-21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于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怜悯救赎!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