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达摩祖师(《悟性论》)
老师开示法义:
“这个马铃薯,是因为拿着马铃薯的这个人而形成的。就是我内在现在是光,我内在那个纯光的智慧,看到这个马铃薯的时候,不是那个纯光看到了马铃薯,而是那个纯光看到了拿着马铃薯的我的这个人,包括这个人的意识和心识的感受,投射出来马铃薯的这么一种现象。这两者是同一个境界。
离开了拿着马铃薯的这个人,就没有马铃薯本身的名相存在。离开了马铃薯这个名相的确定,就没有一个认知马铃薯的这个自我的确定。这两者是同一种境界的相续。”(爱的温暖《灵魂离体后》2025-05-06)
这两则法义,实际是无二无别!大菩萨宣法以众生因缘不同,所示言词有别,但是背后的义,无二无别。前言应古时众生根基,后言应当下众生概况。
当我读到老师这段法义时,才能真正理解到达摩祖师所言其义。自读懂了老师这段法义之后,发现对“宽恕法门”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对比之下,发现之前所践行的“宽恕”比较局限。将宽恕,只局限在个人的心身精神范畴。最近,自从读懂了老师这一段开示之后,对宽恕的理解,像从一扇窗到打开了一扇门的辽阔感。
“我内在那个纯光的智慧,看到这个马铃薯的时候,不是那个纯光看到了马铃薯,而是那个纯光看到了拿着马铃薯的我的这个人,包括这个人的意识和心识的感受,投射出来马铃薯的这么一种现象。这两者是同一个境界。”(爱的温暖《灵魂离体后》2025-05-06)
马铃薯与拿着马铃薯的人,是我与我所的关系。以此类推,世界与看到世界的人,宇宙与在谈论宇宙的人,所打的字与正在打字的人,凡所有境,无不是由心投射所现!而我与我所,能与所能,虽色相有别,却性质无别,皆为缘起性空故!此乃“色即空,空即色”,也是“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所指之义。
故而一件奢华的衣服,实际上与一件素雅的布衣,虽色相不同,但是奢华与素雅并无实质的区别,皆是心相故!这让我看到最近的自己,在执着调整服装的装扮,希望将都市奢华风格的服装,转为朴素的麻布衣,动机是希望以此彰显一个修行人平凡朴素的气质。
但是我从这份执着中,看到了一颗并不愿平凡,且不自由的心!恍然间,心好像从这一份“执拗”中,理解到“何为宽恕”的含义。
如果按照过去的理解,面对“执拗于麻布衣的自己”,心里是认可的、允许的、宽恕的,因为心看到的是一个愿意从繁华中褪去,返璞归真的自己。但这一份允许的底色,是基于心灵的分别与执念。而带有分别与执念的宽恕,就必定有一个与之相反的不宽恕。所以当发现何时自己“执拗于奢华”时,心灵会下意识地焦虑、抵抗、厌恶,否定自己并非是一个好的修行人,从而否定自己。
这是最初对“宽恕”践行的误解。到中期,则让自己尽量保持在一个清明清醒的状态,去观照到那个正在落入“追求奢侈或是朴素”执念中的自己,然后宽恕她,宽恕她的渴望与感受,因那是习气的显露,不批评,不定义。
现在,自从真正读懂了老师那段法义之后,有了新的领悟,才发现“宽恕”与“虔诚”一样,它们的背后都有很大很大的空间,甚至可能是无有尽顶的,它们是无限的。
现在,对践行宽恕的理解是:一件所被理解为“奢华”与“素雅”之别的两件衣服,不垢不净,清净如如,非有奢华与素雅之分。进而,分别于奢华与素雅的自己,更非实有!“奢华衣,素雅衣,人身自我这具身体”三者,无一不是心光所现境!重点是,它们是同一个境界——色也,空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而非色灭是空,是色性本空。
老师反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目的是导向:真宽恕。
既然“人身”色相,本来性空,两件色相不同的“衣服”亦如是,则山河大地成住异灭一切色相,世界宇宙,日月星辰,亲缘宿主,亦复如是!既如是性空,则渴望奢华之念,渴望素雅之念,亦复如是,性空也!以此类推,则心中一切爱与恨、恩与怨、善与恶、是与非,亦复如是——念念有别,却念念如如,念念清净!故而贪嗔痴性,即佛性。
莲花生大士言:“一切众生皆以自身的业力所现世界。”(爱的温暖《平行宇宙(下)》2024-11-14)
所以三界六道,乃众生各自业力所现不同境。而所有境,不离心而有。故而境即是心,心即是境!
正如《楞严经》所示义:“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那么,宽恕境,就是宽恕心呀!
当我真的知道了,宽恕境,就是宽恕心的原理与逻辑,发现心才有力量践行宽恕。而宽恕的主体好像也在逐渐发生转向,不再是以“我”在宽恕,而是宽恕之心,宽恕我与我所!能与所能,皆为宽恕对象。
而老师曾说过:“十方三世微尘大千世界,皆是如来智慧妙觉所现清净。”“一切是佛性所现,心性清净,名相清净,心物一元,清净无生,是智慧不动。十法界一切众生,生死轮回本性清净,天堂地狱觉性光明。”(《一心三藏》2024-09-11)
可见,是不宽恕之心,阻碍了宽恕之心的圆满!因不宽恕之心,会滞留和加强由纯光智慧所投射的虚妄倒影,从而凝固了对幻境的持续存在感。
何其感叹,唯有宽恕之心,即是自由之心!一颗真正的自由之心,在面对自心中所看所闻的一切境相,心无所谴责、无所计量、无所分别,这就是在践行宽恕法门!
请教老师,我理解得对吗?
无上赞叹真神教法救赎之伟大!
老师所开创的宽恕法门,是究竟圆满的无上教法,正法眼藏!
今天,也许是脑子理解到了宽恕,但是信心满满,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一扇门的喜悦,分享汇报给老师!
从理上解,到心行;从心行,再到实证,就是修行过程。
目前对“宽恕”法门的理解,只到这里,也只能到这里。
也许随着修行岁月的渐进,对宽恕践行的深入,行到内不见有心身启动,外不见一尘世界存名相之时,相信又会再次惊艳到“宽恕”法门之无上与无限吧!
顶礼圣师!
学生只愿日后修行能像驯兽师一样地历练磨砺心性,终生践行宽恕,报答师恩!
老师:很棒,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