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晚上打坐的时候啊,包括今天早上醒来啊,又进入到那种一尊佛的状态。这不是我想出来的,因为说是你不可能想象一尊佛是什么样。因为当这个佛相和佛的这种体性,展现了之后啊,祂和你没有任何关系的。我的这个身体就像那个蝉蜕一样,就像那个蝉啊,那个知了,蜕下来的壳一样。他和我们内在的生命,完全没有丝毫关系。因为那个地方祂不是人类,祂也不是光,祂不是爱,祂也不是智慧。那是一种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触及的清澈,那是你没有办法用你的身心感受,去涉及的存在。

 

祂有点类似于什么呢?有点类似于,你从一个人类,变成了虚空当中的月亮。而月亮本身是智慧的,月亮本身是生命。那个是一个纯月光的,一种遍满的状态——那是纯粹月光,一轮明月。然后呢,最关键的不是说是,祂浮现了之后,我看到祂了,而是祂浮现了之后,祂就是我。

 

现在的这个“我”呢,就变成了一件衣服,就像那个蝉蜕一样,变得是很低下、很粗糙、很脆弱、很单薄的一个蝉蜕。而那个才是我。而那个我呢,祂不是人类,祂跟人类一点关系都没有。祂也不是爱,祂也不是光,祂不是天堂的终极意识,祂也不是三界六道任何一个王和主。但是祂的生命性质,没有办法去触及到;祂的生命的感受、体验,也没有办法,用人类所熟知的生命的内涵去比较。就是祂完全是一种超越了生命,超越了存在的,不被存在所描述的究竟。那是绝对的真实,就真实到已经没有办法用分别去描述祂了。

 

然后呢,就是在祂浮现的时候呢,在我禅定的过程当中,大概有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祂浮现了之后,我的这个人壳子呀,就彻底地蜕下来了。蜕下来之后的话,那么祂就是我。而祂跟我这人格的交界的地方——祂是有交界处的,那个交界的地方呢,就说是绽放出来一种极其强烈、浓郁的祥和。就佛在人世间的唯一的正确的身体,是祥和。一尊佛在三界六道呈现出来的,就是能让众生所能理解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认知到的,就是祥和。

 

这个“祥和”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个祥和是一种,对一切生灭缘起形成境界的接纳。就是祂本身是接纳,祂不像是我们人类,说是“我接纳你,接纳他”“我接纳善,我也接纳恶”,不是的。因为祂本身就是接纳,没有祂不接纳的东西,没有祂不接纳的现象,也没有祂不能够接纳和释怀的,任何的细念的分别。祂是融化一切分别,接纳一切境界,渗透在所有境界当中,却不被境界所染着、所侵蚀、所动摇、所触及、所改变的究竟的圆满,那个像是一轮明月一样。

 

这个我是,就现在我只能用回忆为你们讲,因为一旦落入语言系统,就已经不再是祂了。我只是在给你们……因为你们都是在水里面,我只能用水波的这种形态,去给你们描述天空的存在——它已经不是了。就天空倒映在水里面,它不是有虚空相吗?虚空相不是虚空的,但是我只能用水的性质,去给你们勉强地形容、指向那个,倒映在水里面,但是并非是水里面倒映的那个虚空。

 

哎呀!在我内在这个真佛,真正的那尊佛,浮现的时候啊,那个才是我自己。但是那个自己的话,就说是因为祂跟我人性这面,还有一个交界处。为什么有交界处?因为我没有圆满。我要圆满了之后,就没有交界处了。我要圆满了之后,这个肉身表面,就已经是佛了。

 

现在祂还有个交界处。那个交界处呢,因为他是由业尘和细念构成的这种障碍,他是一种业障的屏障,业力的屏障。他阻碍了佛性的这种圆满,所以他就像是那个峭壁,阻碍了海浪一样,它会激起浪花来。那个浪花就是一种极其深邃、广袤、无尽、无限的祥和。

 

这个祥和,祂的体性、祂的本质是接纳。或者换成另外一个你们人类喜欢用的词,叫“慈悲”。实际上慈悲,你们只能感觉到祂是一种状态,祂好像无限地对你悲悯,实际上祂的根本的体性,就是接纳。就是祂接纳善,也接纳恶,没有祂不接纳的,因为祂就是接纳本身。那个就是慈悲。

 

那是一种无穷无尽,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的,一种究竟智慧呈现出来的完全的释怀,究竟的普照呈现出来,对于三界六道过去未来一切微尘众生的悲悯与救赎、接纳的一种……不能说广袤的胸怀吧,因为祂没有胸怀,“广袤”你也不能够去形容祂。

 

我就只能说是,用折射之后的这种,用人类能够感知到的、能够体验到的这种体性,去描述祂,那是一种深深的、究竟的、浓郁的、浑厚的,无穷无尽的、无边无际的,没有过去与未来的、没有中心与边际的,悲悯、慈悲、接纳、无限的庄严。只有佛有“庄严”这个词,只有佛有,在佛以下都没有。那是一种无限的庄严。这个是我给你们讲的一个啊。还有一个就是……

 

这个是我给你们讲的佛的气息。在三界六道当中,众生是见不到佛的。因为你们见到的“佛”,只是你们能够见到的“佛”。佛是众生见不到的。众生所能够接近到,能够认知到佛的,是佛的气息。这个气息的话,祂就是……

 

哎呀,那种由接纳的根本的性质,呈现出来对众生所有的释怀。对所有众生的释怀、悲悯、承担、救赎,祂是一种大慈悲的状态,这是第二种。就第一种的话,祂是祥和,第二种是慈悲。这是通过这个业障,阻碍了那个佛的那个体性,激荡出来的,在三界六道当中,众生能够认识佛的,最直观的印象,祂是气息,而不是形象。佛是没有形象的,祂是一种气息,这种气息就是慈悲,还有祥和。

 

祥和是一种神圣跟纯洁的结合。就祂极尽的神圣,祂又无限的纯洁,这两者结合起来,在人类的感知当中,祂就变成了祥和。而基于这个接纳的这个性质之上,呈现出来对所有众生的释怀、悲悯、救赎和宽恕,呈现出来了祂的慈悲的身体。

 

就是佛的本质是,慈悲呈现出来的智慧的普照,或者说是由无漏无尽究竟的智慧,浮现出来了慈悲的救赎。就这两者是一体的东西,这不可分的。就像我的手的正面和反面一样,它是同一只手。但是这个只是佛的,只是一尊佛的真正的生命的性质和气息啊。体性——体,身体和性质,是气息。

 

还有第二条,就是当我内在的这个佛,浮现了之后啊,现在我认知的这个,我现在跟你们说话的这个心灵认知、意识自我、自我感受,就像是变成那个蝉蜕一样,变成的一个壳一样。而我内心认知深处的那个见精啊,就像是变成了一个,就好像是一个水缸里面倒映了天空当中一片清澈的光。

 

见精,在佛那个地方看,他是错觉。就是你们家那个瓦缸啊,一个水缸,装水那个缸,放在露天,放到那个院子里面,倒映了虚空当中的那一束光亮,投射在那个瓦缸里面的那一片光明,那个就是众生的见精。那个地方就是奢摩他,就是罗汉果。罗汉那个境界的奢摩他,对于一尊佛来说,那个就是瓦缸里面的那一片倒影——就瓦缸里面,水里面,倒映的那一片虚空的明亮,那个就是奢摩他,祂是错觉、幻觉。

 

那么,在这个见精内在呢,就说是再往上,一直到了穿越知觉的这个宇宙荒漠,进入到灵性天堂的那种纯光、纯生命、无限、原始、亘古的爱的,爱中浮现出来透明、无相的终极意识那个地方呢,在佛那个地方,是属于佛自己的倒影。

 

这属于佛呢,就是佛的那个慈悲和智慧的体性,被自己慈悲和智慧的光明所吸引,浮现出来了灵性天堂和终极意识的存在。存在对于佛来说,他是一种错觉。佛是不被存在所束缚的。或者说,存在在佛性当中,在佛的大智慧当中,他是一瞬间的迷失。这个叫“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讲的就是这个地方。——摘录爱的温暖《祂(下)》2025-03-06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